当前位置:首 页 >> 学术研究 >> 新闻传播学 >> 德法美的选举困境告诉我们什么?
学术研究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哲学 影评 符号学 分析哲学
管理 经济危机 贫富差距
传播 新闻 和谐社会
历史 胡塞尔  人口比例
郎咸平 华民 林毅夫 价值观 
司法公正 国学 正义 人文 
存在主义 现象学 海德格尔
新闻传播学
德法美的选举困境告诉我们什么?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赵心树 点击:4789次 时间:2011-6-11 14:02:34
【本文应《环球时报》之请而作,完稿于2005年9月25日。9月28日《环球时报》的〈国际论坛〉版刊登了编改后的本文节选。这儿上网的是作者的原稿。】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对如何点算选票争持不下,形成争议僵局;后来僵局虽破,却转成了所谓“困局”――在全国选民中得票较少的布什赢了,而得票超过对手五十多万的戈尔副总统却败了。当时,法国人、德国人看足了热闹,也说够了风凉话:瞧这美式民主,立国两百年有余,居然还改不掉“间接选举”“赢者通吃”“一轮选举”这些陈年陋习;僵局困局,还不是制度作孽!

  可是,法国人并未笑得太久。2002年,他们的总统大选,第一轮选票分散在十六名候选人头上,无人得票过半,形成所谓“散票僵局”。更叫人跌破眼镜的是,在民意测验中始终领先的候选人若斯潘总理居然没能进入第二轮。若斯潘是左派领袖,可参选的左派候选人多得破纪录,同志争票,使得极右派勒庞“渔翁得利”,压过若斯潘一个百分点,形成所谓“鹬蚌困局”。结果,尽管左派候选人总得票超过右派,选民却不得不在进入第二轮的右派希拉克和极右派勒庞之间选总统。这回,轮到美国人、德国人看热闹,说风凉话了:“直接选举”、“二轮选举”之类的“法式民主”,也没能避免僵局困局连轴转!

  别以为德国人可以“笑到永远”,2005年的大选就是证明。总理施罗德领导的左派社民党与“铁娘子”默克尔领导的右派联盟党各得略过三分之一的选票,谁都不能单独组阁。更叫人称奇的是,三个小党各得略低于十分之一的票,于是,虽然国会制允许多党联合执政,但任何“一大一小”的组合都不能选票过半,于是也就无法组成议席过半的“多数内阁”。“两大”或“一大两小”的组合又因相互矛盾太深、分歧太大而难以谈成,谈成了也难以施政。于是内阁难产,总理难产,形成国会制下的“散票僵局”。

  就像几年前的美国和法国一样,僵局迟早会打破。但是,像美国和法国一样,替代僵局的将不是所谓“善局”,即完全符合民意的结局,而是“困局”,即不尽符合民意的结局。为什么这样说?请看这次德国选票的分布:与2002年选举相比,左右两大党的得票都有所下降,下降比例也差不多,两大党损失的票流向了中间偏右的小党自民党和极左的小党左翼党;这说明,中间偏左的选民总体倾向变得略为更左了一点,但选民对两大党都不满意,对两位领导人也不满意,至少是比2002年上次大选时更不满意了。选民要一个新领导人,但这样的领导人还没有冒出来。选民要一个打散现有政党后重组的,介于两党之间的领导团体,包括左边社民党中偏右的四分之三,右边联盟党中偏左的三分之二,以及中间的绿党和自民党的几乎全部;这个新组的“中庸党”将占据选票和席位的三分之二,可以有效行政,同时又不至于太疏远两个极端各百分之十到十五的少数选民。但是,在现行制度之下,打散现有政党纯属空想,于是这种新的组合也就不可能实现。

  美、法、德和许多西方国家所面临的这种选举困境并非不可避免。我在《选举的困境》(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中曾详细解释了排序复选(又称即刻复选)的制度:允许选民列出他喜欢的任意多个候选人,并用排序来表明自己对不同候选人的不同支持度,点票时全面考虑这种排序选票中的所有信息,从中挑选出最受大多数选民支持或接受的候选人。排序复选加上直接选举,可以杜绝各种各样的僵局、困局,或大大降低它们出现的概率。例如,在这种制度下,2000-2005年间分别发生于美、法、德的三场僵局都不可能出现,美国和法国那两场“合民意者败选”的困局也不会出现。排序复选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第一,在现有候选人中,它倾向于支持比较“温和中庸”的;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它鼓励政治家和政党往温和的中间路线发展,从而出现一个“中庸的多数党”来代表选民中的“中庸的多数”,从而避免德、法、美和其他国家几乎每次选举都面临的“非左即右”的两难选择。

  和美国人、法国人一样,僵局中的德国人空前热切地审视着本国的联邦选举制度甚至宪政制度,改革建议层出不穷,改革呼声高涨一时。但是,僵局一破,许多美国人和法国人又一厢情愿地认为,僵局属于偶然,既然已经此劫已过,类似的劫难大概不会再来;他们甚至忘了自己还处于困局之中――执政的并非最合民意的。于是畏难情绪悄悄上升,改革动力慢慢消退。此次僵局过后,德国人恐怕也难免重蹈美法之覆辙。

  希望的曙光在基层。伦敦市长选举是较早实施排序的。2004年11月,旧金山市长选举也首次成功地实施了排序。此后,加州和美国其他州许多市镇纷纷酝酿实施排序。2005年11月,加州的州级选举也将试验排序。

  中国人也不落后。2004年以来,许多学者分别著文建议在基层选举或其他决策投票中实施排序。他们中有:厦门大学的胡兆云,深圳大学的邹平学,吉林大学的侯学宾,云南师范大学的王妮丽,四川省委党校的马锦燕,等等。200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更把排序复选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立法建议稿》,作为法案的一部分立案。

  这是一场技术改造,同时也是影响深远的方向的转变――不是向左向右或任何一种极端,而是向着稳定、温和和中庸,向着更彻底的平等迈出的脚步,而这脚步本身也平稳而安静,虽然它同时也坚定而扎实。

  (作者是美国北卡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共[1]页

赵心树的更多文章

没有数据!
姓名:
E-mail:

内容:
输入图中字符: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联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