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术研究 >> 新闻传播学 >> 《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
学术研究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哲学 影评 符号学 分析哲学
管理 经济危机 贫富差距
传播 新闻 和谐社会
历史 胡塞尔  人口比例
郎咸平 华民 林毅夫 价值观 
司法公正 国学 正义 人文 
存在主义 现象学 海德格尔
新闻传播学
《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周小普 徐福健 点击:5185次 时间:2010-5-26 16:05:23
《新闻联播》是中国最重要、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综合电视新闻节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联播类新闻节目的现状,代表了中国电视新闻的形象。
      一、研究基础及样本描述
    1.确定样本
    我们在连续两年的11月份选择了两个星期作为研究对象:1999年11月8日至14日(以下简称样本一),2000年11月13日至19日(以下简称样本二)。如此选择的理由如下:首先,出于从日常报道状态研究的考虑,这两周不逢年节,也没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属于节目常规播出时期;其次,在两年的同一月份选择相近的周次,时间上有可比性;第三,这两年处于20世纪的最后两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电视新闻上个世纪所达到的报道水平;第四,这两个样本以自然周为单位,这既是人们工作、生活安排的一种基本时间周期,同样也是一个报道周期,又便于样本数据的计算、统计。
    这两周《新闻联播》总的新闻播出去掉头尾后的净时间为24154.2秒,即为每天1725.3秒,合28分45.3秒。
    2.确定分析单位——新闻的条数
    我们统计新闻条数时多数是以一个标题算做一条新闻,但也有例外:如果报道后配有评论,鉴于评论与新闻报道本身属于不同的新闻体裁,本研究将其算做两条新闻。样本一有8条评论,而样本二没有评论。
    据此计算,样本一共有新闻170条,平均每天播出24.3条;样本二共有新闻140条,平均每天播出20条。按一日播出的新闻条数来算,样本一一天最多播出新闻30条(11月11日),最少播出15条(11月8日),条数波动幅度达到50%;样本二一天最多播出新闻26条(11月15日),最少播出14条(11月16日),波动幅度为46.2%;在这个样本中有一天的联播长达35分钟(2000年11月14日)。
    3.样本分类
    本研究的样本首先被分为国际和国内两大部分,国内新闻再分为时政新闻和其他国内新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研究报告旨在探求《新闻联播》总的特点,而且实际上,在这两年内,《新闻联播》在报道的内容、播报和编排方式等方面也鲜有变化,所以多将样本一、二的数据合并统计,共同说明《联播》的基本特点。
    (1)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在《联播》中只占很小的比例:17.4%,不足五分之一;时长也只有总长的7.3%,不到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天30分钟的《新闻联播》,国际新闻平均能播出3.9条,总长度2分钟多一点(126.2秒)。
    国际新闻从内容上分为五类:地区热点、突发事件、国际关系、会议报道、后续报道。
    “地区热点”是指局部战争及有关报道,比如对巴以冲突的报道。“突发事件”指突然出现、没有预见的事件,它们一般多为灾祸新闻,像地震、飞机失事、风灾、水灾等。“国际关系”类指的是其他国家间的交往,它包括互访、会谈等。前4类是从内容上来划分的。第5类“后续报道”是形式分类、指的是最近出现、曾经被报道过的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
    国际新闻采用与国内新闻不同的分类方式,主要是因为时间上,国际新闻的播出只占每天节目长度的六分之一左右,有的时候还没有国际新闻;内容上,国际新闻以军事和政治新闻为主,其他新闻比例更小。这样把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分类,有利于把国际新闻在一定门类里集中起来分析研究,而不致太分散。
    5类国际新闻数量由多到少分别是后续报道(18条)、突发事件(12条)、地区热点(10条)、会议报道(8条)、国际关系(6条);5类新闻总时长也按此规律由长到短排列。
    从平均时长来看,国际新闻的总平均时长超过半分钟(32.7秒)。从类别上来看,国际关系(36.5秒)、会议报道(36.1秒)、突发事件(35.6秒)3类新闻的时长比较接近,都超过了平均时长,地区热点的平均时长为31.2秒,而后续报道的时长还不到半分钟(28.4秒)。
    (2)国内新闻
    ①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是指反映我国国内政治活动,包括外交在内的新闻的总称。由于时政新闻在《联播》中是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一类新闻,条数多且所占时间最长,所以在国内新闻中单独计算。
    两个样本中的时政新闻共有129条,占新闻总数的41.6%;总时长210分38秒(12638秒),占新闻总长度的52.3%,即每天平均播出15分02.7秒(902.7秒),超过节目一半的时间(1725.3秒);平均时长为1分38秒。时政新闻无论是播出条数还是播出时间,都超过新闻联播三分之一的比例,这是相当可观的。
    时政新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会见、外交、会议、领导活动、宣传重点、公告等6类。“会见”类是指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见国内的人士;“外交”类是指领导人会见、接见外国来宾,出访外国,或是就国际问题发表讲话等;“会议”类是指以某重要会议作为题目的新闻,此类会议往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领导活动”主要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内视察、考察,其活动内容较多,不同于单纯的会见、接见;“宣传重点”类是指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宣传内容,如“三讲”教育;“公告”类是指各类党及政府领导机关的通知、意见、文件、公告等文书类的新闻。
    领导人活动在《联播》中所占时间最长,占时政新闻的35.3%。外交新闻则条数最多,共54条,总长度为64分33秒(3873秒),占时政新闻的31.0%。会议新闻的总时长也比较长,比例达到时政新闻的15.6%。从平均时长来看,领导人活动(157.8秒)、宣传重点(129.0秒)、会议新闻(93.2秒)3类新闻排在前三位。
    ②其他国内新闻
    除时政新闻外,国内新闻按照以行业和社会分工分类的传统方法,分为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军事、人物、法制新闻9类。有些类别在本样本中没有出现,所以不设项,如体育新闻。《新闻联播》在节目结束时经常以口播形式对后面的《焦点访谈》进行预告。这类节目由于时长短,不涉及时效、声画等新闻的性状,所以在分类中没有单独列出来分析。
    除去时政新闻、评论(8条)和节目预告(6条)之外,样本一有国内新闻65条,样本二有48条(共为113条),分别占样本一、二新闻播出条数的38.2%和34.3%,平均为36.5%。
    在9类国内新闻中,经济新闻所占的比例最大,共有49条,占国内新闻总数的43.4%;长度共有72分46秒,占国内新闻时长的47.1%。文化新闻为22条,占国内新闻条数的19.5%,比例超过十分之一;但文化新闻都不长,平均只有44.1秒,是最短的一类国内新闻。
    其他几类国内新闻,条数多则五六条,少则一两条。有的新闻虽然数量少,但却比较长,比如军事新闻由于正逢空军建军50周年纪念(3条)、全军参谋长会议(2条),驻澳门军队组建完成(1条)等题材,虽然只有6条,平均时长却为2分36.7秒,是平均时长最长的新闻。法制新闻(平均时长120.5秒)和人物新闻(平均时长107.6秒),长度也都在1分半钟以上。
      二、样本性状分析
    这一部分将对《联播》中新闻的性状、特性加以分析。
    1.时效性
    本研究将新闻的时效分为5类:今天、昨天、最近、无时间、将来。“今天新闻”是在新闻中明确使用了“今天”这个时间状语,其数量最多,共有141条,占新闻总数的45.5%。“昨天新闻”是在新闻中出现“昨天”这个时间状语,或者从新闻播报的日期中推断出发生在昨天的新闻;其条数第二多,有65条,占新闻总数的21%。“最近新闻”是在新闻中使用“最近”、“近日”、“不久前”、“日前”、“近期”等时间状语的新闻,“无时间新闻”是在新闻中没有出现明确的时间状语的新闻,占11.6%,也超过了新闻总数的十分之一。“将来新闻”是指预报性的新闻,新闻中有将来的时间,或使用“将”等时间状语;这类新闻只占新闻总数的1.9%。
    以上是从具体时间表述分类统计的新闻时效。由于《联播》中时政新闻基本发生在当天,而时政新闻又在节目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使得《联播》中的今天新闻占了较大的优势。
    对几类加权处理,可以得到新闻的平均时效。对不同时效的新闻赋予不同的得分:“今天”新闻得5分,“昨天”得4分,“前天”给3分,“最近”得2分,无时间得0分,“将来”新闻因无法加权不计算在内。经过处理后,样本一、二的新闻平均时效为3.51,介于“前天”和“昨天”之间。这也就是说,《新闻联播》的新闻平均是发生了两天左右才报道出来的。45.5%的“今天新闻”和平均3.51的时效得分有着很大的落差,原因是“最近”和无时间概念的新闻较多,使总平均得分大大下降。
    新闻时效性强,除了记者编辑自身要有较好的新闻素养外,从社会体制上,各媒介应有平等的采访报道权利。因为如果媒介与来源是一家,或仅有一家媒介有报道权,就没有那种讲明获得时间的动力;而如果真是捕捉、调查得到的新闻,其时效就包含着记者的努力与能力,记者自己就会把发表时间看得很重要,也就自然会主动讲明获取时间。真正的新闻竞争,会产生在媒体间有平等的采访权与报道权之后,时效竞争将会是其中的内容之一。
    另外,新闻时间有两种,一是事实发生时间,一是它被获知的时间。《新闻联播》在报道中多使用的是事实发生的时间,当然,能在事实发生后或同时以最快速度报道出去是最理想的,这也应是电视的优势所在。但很多新闻在发现、采制上还有一定困难,这时新闻报道使用另外一种时间,即新闻获知(报道)时间,就会使新闻获得新鲜感,也会增强可信度。在开头讲明新闻获得的时间,也可以表现出一种专业素养。
    2.新闻时长
    时长是电视新闻除了顺序以外对新闻评价的手段,用它可以强调、也可淡化处理一条新闻。
    从总时长来看,最长的是时政新闻中的“领导人活动”,长度达到73分37秒;居第2位的为“经济新闻”,长度达到72分46秒;第三长的为时政新闻中的“外交新闻”,长度达到64分33秒;排在第四、第五位的新闻分别是:“会议新闻”,32分37秒;“宣传重点”,25分48秒。在总时长的前5位中,时政新闻占了4个。
    从一条新闻的平均时长来看,最长的仍为“领导人活动”,长度达到2分37.8秒;第2位为“军事新闻”,达到2分36.7秒;第3位是“宣传重点”,为2分9秒;第4位是“法制新闻”,2分0.5秒;第5位是“人物新闻”,1分47.6秒。由此观之,“领导人活动”在新闻联播中不但条数多,而且时间长。军事、法制、人物新闻虽然条数不多,但时长较长。另外,总时长排名在前5位之内的会议和外交新闻,平均时长没有进入前5位,但也在前10位之内,分别为第7位(1分33.2秒)和第8位(1分11.7秒)。
    国际新闻除了“后续报道”的总时长排位较前,位列第9,其他几类新闻的排位都非常靠后。而且,从平均时长来看,5类国际新闻的平均时长都排在最后5位,可见在《联播》中,国际新闻是数量少且时长最短的新闻。
    3.同期声
    电视是一种通过声音和图像双通道传递信息的媒体。其声音除了解说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同期声,同期声又可分为新闻现场声和人物谈话两种。样本一、样本二使用同期声的新闻一共只有58条,占新闻总数的18.7%,不到五分之一。有同期声的新闻数量最多的一天仍仅占当天全部新闻的三分之一。
    《联播》中很多新闻都以人物讲话为主要内容,如会议报道等,但这些新闻却往往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儿同期声,整条新闻都是画面加播音员念稿一个形式,人们只看到新闻中的人张嘴,不闻其声,很多信息就随着同期声流失了,仅有新闻解说的报道,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两个样本中,同时运用现场声和采访谈话声的新闻只有两条,即样本一中的“李岚清考察北京市老龄工作”和“三代领导人关心空军”,其他新闻就只运用了同期声中的一种。
    把新闻按照“国际新闻”、“国内时政新闻”和“其他国内新闻”3类分开进行同期声使用情况统计时我们发现:国际新闻只有一条使用了新闻现场声,即“联大全体会议纪念《儿童权利公约》通过10周年”。国内时政新闻中使用同期声的也很少。有些时政新闻有新闻现场声,但也限于国家领导人观看晚会、演出等的现场声音,同期声种类还很单调。其他国内新闻中,使用同期采访的新闻则比较多,而对现场的背景声则挖掘使用不够。
    当把同期声使用情况、新闻时长、新闻时效综合起来研究看时,笔者进一步发现,有同期声的新闻往往比较长、时效性不太强。在同期声与时效重叠统计时,多达三分之二有采访谈话同期声的新闻同时又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新闻,这说明当没有太紧的时间要求时,记者们能够更多考虑报道形式;相反,当时间较紧时,记者为了争取报道速度和不出差错,多放弃使用同期声。
    从另一方面来看,占总数八成多(81.3%)的新闻没有同期声,都还是画面加解说的陈旧模式,这在信息交流高度发达的今天,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会越来越困难。
    4.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指的是新闻中所播报的信息来源,它对新闻的可信性有很大的影响。《联播》中超过四分之三(75.1%)的国内新闻都是中央台自采的;另有12.8%的新闻由中央台与地方台合作采制,即以“这是中央台与××台报道的”报尾。比例第三大的是地方台提供的新闻,占7%。这里地方台既包括省台,也包括市台。此外,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的基本都是口播新闻和评论,还有两条新闻来自海关和国家统计局。
    《联播》中的国内新闻都播报来源,而对国际新闻则基本不报。后者中只有极少由中央台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绝大部分都是编译自国外新闻机构。可见,我国驻外记者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新闻来源是新闻要素之一。凡严肃郑重的新闻单位都会为自己的新闻标明出处,以示权威、坦诚。真正的新闻来源应是获得新闻的处所,也就是事实的来源,它的标志词应是:“记者从××处得知”,或是“今天×××发出了这样的信息”之类。但是目前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中,仅有极少数说明实际事实来源的,像在样本一中仅有11条(6.5%)属于此类,它们是源自国家统计局、海关和《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的新闻与评论,而大多数(131条,77.1%)只是简单在新闻结尾处交待一下报道者:“这是××台报道的”。从严格意义上讲,报道者并非是真正的消息来源。其余28条(16.5%)没有指出二者中的任一种,因而只能归入无来源一类。
    新闻来源与新闻时效一样,也有两种。一种是事实来源,一种是报道者。《新闻联播》在报道中交待来源多用了报道者,而时间则反而多使用的是事实时间,这两个要素在新闻中如果使用与其各自相对的另一种,即新闻来源应使用事实来源,时间应使用获知(报道)时间效果会更好。这样,报道的权威感、新鲜感都会增加,新闻的质量指标也会提高。
   &nHTTP/1.1 200 OK Server: Huadun-Server/3.0 Content-Length: 275 Content-type: text/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