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术研究 >> 社会学 >> 学者建言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灾重建
学术研究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哲学 影评 符号学 分析哲学
管理 经济危机 贫富差距
传播 新闻 和谐社会
历史 胡塞尔  人口比例
郎咸平 华民 林毅夫 价值观 
司法公正 国学 正义 人文 
存在主义 现象学 海德格尔
社会学
学者建言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灾重建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张微 唐红丽 点击:3900次 时间:2010-8-31 22:50:16
甘肃省舟曲各项救援工作仍在持续当中。灾情救援刻不容缓。同时,如何有效防止灾害发生、做好灾后重建,是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根本大计。本报记者采访了甘肃省有关专家学者,就灾情成因、灾后重建、保证灾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善待自然 走出泥石流“博物馆”
 
本次泥石流持续时间长,泥石流量大,加之发生在夜间,人口伤亡也触目惊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此次灾害的发生?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范鹏在研究了舟曲县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后,向记者分析了以下原因。“从地理位置看,舟曲县位于甘南,与汶川处在同一个地震带,也是‘5·12’特大地震的一个重灾区,地震造成了山体松动。从天气方面分析,今年上半年,舟曲出现长期持续干旱,造成岩体裂缝,再加上集中的特大暴雨,使得原本缺水松动的山体彻底崩溃。”
 
舟曲县位于白龙江边,处在一个古老的冲积平原上,此地长时间以来没有出现过大的雨水,历来是以抗旱为主,人们在思想上基本没有防洪的准备,工程上的准备也相对薄弱些。范鹏认为,就是在这种防洪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暴雨发生时,人们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紧急的避险措施,最终造成巨大灾难。
 
尽管在此次灾难中,地质与气象等自然因素占据更大的成分,但是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陈文江认为,“这场巨大的泥石流与当地过度伐木也有必然联系。”陈文江指出,人口快速增加,与林抢地日渐剧增。山地开发、植被骤减、上游开矿等问题造成舟曲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也是造成泥石流频发的原因。
 
灾后重建要坚持全面的态度
 
舟曲县特大泥石流发生后,随着抢险救援工作的逐步推进,灾后重建也正在进入日程。因为舟曲县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结构,选址成了重建的焦点问题。
 
选址问题是此次灾后重建面临的首要问题。范鹏、陈文江、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谌文武都认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性和适宜性,是选址时要考虑的最关键问题。保障人类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我们在灾后重建中始终需要坚持的。
 
范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任何自然灾难面前,我们不能脱离以人为本。比如舟曲灾后重建选址问题,一切要围绕人类长久发展和持续进步为核心。考虑灾后重建时,要考虑地质条件、防水、防旱、防火和其他一些地质灾害,一定要坚持全面性,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
 
谌文武告诉记者,舟曲为山地地貌,沟壑纵横,地质承载力非常有限。灾后重建必须全面考虑各种问题,防水、防旱、防火、防震、防沙以及防止其他众多地质灾害,一个都不能少。植树造林、保护生态仍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代表的社会建设也需纳入灾后重建之中。”陈文江从社会建设的视角及时捕捉到这一必要性。舟曲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尽管它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但也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长期以来因为经济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也应一起整体规划到灾后重建中来。”但他同时提醒,“考虑到舟曲的承载能力,这些建设一定是在不扩大城市规模基础上提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政府防灾 民众也需加强防灾教育
 
灾难的发生往往突如其来。在强势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虽然总处于措手不及的弱势状态,但也并非无计可施。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沙勇忠告诉记者,防灾意识时刻不能少,要建立科学预警机制。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政府要加强灾害教育、科普教育,让群众明白地质灾害的严重后果。同时,居民也应具备防灾自救意识。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得知,兰州大学已经初步建立了危机管理数据库,其内容包括甘肃省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部位等,期望通过该数据库对省内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并预测。
 

共[1]页

张微 唐红丽的更多文章

没有数据!
姓名:
E-mail:

内容:
输入图中字符: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联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