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术研究 >> 经济学 >> 中国经济不能再任由凯恩斯主义忽悠了
学术研究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哲学 影评 符号学 分析哲学
管理 经济危机 贫富差距
传播 新闻 和谐社会
历史 胡塞尔  人口比例
郎咸平 华民 林毅夫 价值观 
司法公正 国学 正义 人文 
存在主义 现象学 海德格尔
经济学
中国经济不能再任由凯恩斯主义忽悠了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张维迎 点击:61次 时间:2011-6-21 2:23:00
在科学研究里,有一个词叫科学史的辉格主义。什么意思呢?科学总是进步的,今天的比昨天的好,晚来的比早来的好。但我们看一下历史,这不成立,即使在自然科学界也不成立。比如说,一般人通常认为,哥白尼最早提出日心说,其实不是。早在公元前二三百年,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就提出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但大家认为他错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统治人类思想1800多年,直到哥白尼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才得到确立。经济学有类似的情况,就像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转轨,特别是最近非常强调的增长模式的转变,有很多人关心和讨论。这里比较一下,从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理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经济学家应该关注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从何而来?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依赖于劳动分工。因为分工,才有专业化,才有熟练程度的提高和专心致志的研发,最终才有发明创造。分工深度由市场交易的规模决定。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分工提升,导致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发展,又进一步通过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大市场规模,如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从这个模型理解中国这30年的变化,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利用市场,扩大市场的规模。当我们由封闭走向开放,利用全球市场,发挥中国在国际分工的优势,就取得了发展和进步。未来中国发展的潜力,仍然是利用市场,扩大市场的规模。我们过去利用国际市场比较成功,但是国内市场开发做得不够,做内贸比做外贸还难。其实,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GDP已成为世界第二,许多省的经济总量已超过许多中等国家,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加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未来怎样开发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遗憾的是,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影响,我们形成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公式是:GDP=消费+投资+净出口 (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写上政府部分)。依据这个公式,GDP怎么增长呢?用现在流行的说法,经济增长有 “三驾马车”,这驾跑不动了让那驾跑。出口不行了,靠投资,像去年,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现在投资太多不行了,靠什么?消费。这就是很多人理解的经济增长模式。

  亚当·斯密的思想是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凯恩斯理论是宏观经济学概念,从两者理解未来经济转型,政策含义是不一样的。

  从亚当·斯密的理论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需要的是开发国内市场,由企业家创造新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这是企业家的职能。从凯恩斯理论来看,经济增长要靠增加内需,特别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变成了政府的职能。打个比方,如果需求不足了,凯恩斯理论的建议是由政府补贴或增加货币量,刺激大家多买电脑,原来一个人1台电脑,现在让你买2台 (或者让原来的电脑提前退休);但从亚当·斯密的角度看,增加需求就是通过生产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像苹果公司生产的IPAD受到大家的欢迎,才是真正的增加需求。

  也就是说,从亚当·斯密的角度看,增加需求意味着开发市场,必须靠企业家创新。企业家创新靠什么?激励机制。特别是有可靠的产权保护、较低的交易成本和创新才能有合理的回报。而从凯恩斯的角度讲,增加需求靠的不是创新,而是依靠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但是,当企业家发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很容易卖掉产品、而产权保护并不可靠的时候,没有人有积极性认真搞创新,因为创新是长期持续和承担风险的行动。

  再看投资。从亚当·斯密的角度看,投资是为了提高未来生产率,今天放弃100块钱,是看未来能不能带来110、120块钱的回报。投资本身是为了提升效率,如果不能提升效率,投资就没有意义。如果投资是有效率的,储蓄率高不仅不是件坏事,而且是经济发展必须的。但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看,投资就是为了增加需求,无论有没有效率,只要增加投资,就能扩大需求,就可以创造GDP。这样一来,凯恩斯主义政策推动的经济增长,不仅效率不高,反而经常是浪费。GDP增加了,但真正的财富并没有增加!

  再看贸易政策。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市场规模越大,分工越细,创新越多,经济发展越快。所以,好的贸易政策就是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市场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但是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看,只有净出口可以增加需求从而增加GDP。比方说,一个国家一年出口100亿美元,进口90亿美元,净出口10亿美元,这驾 “马车”对GDP增长的贡献是正的;另一个国家,出口1000亿美元,进口1001亿美元,算出来发现净出口是负的,国际贸易不仅没有增加GDP,反而减少了GDP。太荒唐了。所以,信奉凯恩斯理论,一定会导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因为只有少进口、多出口才能增加GDP。从亚当·斯密的角度看,这完全是错的。

  再看所有制结构。经济发展靠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用凯恩斯的理论去看,不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只要能增加需求就好。在产权改革与法治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增加总需求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国有企业投资。在去年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大量贷款都给了国有企业,确实,由于投资增加,速度上去了。但从亚当·斯密的角度看,这样做,对经济持续增长没有积极意义,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害。

  一方面,国有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从增加消费的角度看,如果说国有企业占经济的比重那么大——现在仍然在35%以上,国内市场是没有办法开发的。过去十几年,特别是过去几年,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萎缩,增加的GDP不能真正变成老百姓的购买力。这种情况下,谈什么经济转型呢?

  经济学家都知道,凯恩斯主义关心短期问题,不关心长期问题。政府怎么能不关心短期问题呢?这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自我安慰。我们要追问,如果一项政策给这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带来伤害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坚持这样的政策?唯一的理由是政治上的考虑。政治家一般只考虑短期的事情,不考虑长期的事情,凯恩斯主义也就适合只考虑短期利益的政治家使用。

  不幸的是, “短期”有时候太短,来不及逃的时候问题就发生了。仅仅一年前,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都在关心怎么样提高总需求,手忙脚乱地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政策,增发货币,增加贷款,降低利率,扩大投资,发放政府补贴等等,遏制通货收缩。但最近,国务院刚开完会,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通货膨胀。甚至提出,必要的时候要用行政手段稳定物价,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价格管制。

  现在看来,为了把经济增长提高到8%,我们要付出的不仅仅是通货膨胀的代价,还有国有企业规模扩大的代价,还有体制改革可能倒退的代价。所以我再次呼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回到亚当·斯密的市场理念,放弃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政策。中国经济不能再任由凯恩斯主义忽悠了。
 

共[1]页

张维迎的更多文章

没有数据!
姓名:
E-mail:

内容:
输入图中字符: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联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