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介绍
现为旅美独立学人 (1997 - ),研究方主要有现象学,解释学,符号学,结构主义,中西比较伦理学等。
点击排行
1. 海外新儒学印象记:兼谈…
2. 从巧识“少年哲学家”谈…
3. 经验判断之实与理论支持…
4. 学术随笔:人文学术实践…
5. 西学理论和中华文明——…
6. 回忆我与《逻辑研究》的…
7. 2016新年之人文思想新反…
8. 防止国际次级人文理论之…
2. 从巧识“少年哲学家”谈…
3. 经验判断之实与理论支持…
4. 学术随笔:人文学术实践…
5. 西学理论和中华文明——…
6. 回忆我与《逻辑研究》的…
7. 2016新年之人文思想新反…
8. 防止国际次级人文理论之…
最新文章
文集文章
简论中国封建社会史的第一特征为“法家”而非为“儒家” ——一篇历史符号… 2015/6/1 17:49:42
上篇:认知前提
“中国符号学”在认识论上的第一重要任务在于探索和规定:如何将思想史上使用的古典名词在现代科学语境中予以重新规定,以借助“旧瓶装新酒”方式,促其完成表述科学化之任务。这就是:使用的名词或字词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但其各自的“意指”内容已经予以更为精细的规定,以促成“古为今用”或“文学为…详细内容>>
胡塞尔词典》中译本出版:感言/后记/名词更译 2015/6/25 20:23:14
A 感言:关注胡塞尔学研究
胡塞尔学是现代西方现象学运动的第一基础;现象学是二十世纪与西方分析哲学运动并驾齐驱的思潮,其相关于现代西方思想理论各个方面的范围和程度,也远超过其影响基本限于哲学专业领域的分析哲学。如果中国人文学界或其理论部分要继续观察和判断现当代西方思潮整体和主流,是不可能绕开现象学思潮…详细内容>>
“中体西用”新解和人文科学前途 2015/6/25 20:24:17
【作者新序】
整整写于三年前的下面这篇长文,今已收入个人纪念性文集《结构与意义》(增订版)上卷内。现一字未改重发于互联网上,因其内容也完全适用于今日国内外学术现况。本文的立意仍然是“依据于现实却朝向于长远”。我们是不是有着太多的人只关注“现实”而不思考“长远”呢?中华精神文明应是这样眼光短浅的吗?把…详细内容>>
全球商业化正在“异化”人文理论 2015/7/15 17:19:54
今日(2015-7-9)本地中文报载一位名作家记者的杂文“萨卡瑞亚为人文辩护”。文章开头一段如下:
“2008年以后,美国处于经济衰退压力之中,人文教育受到空前打击,不但中小学的文科受压,大学文科教育也受到空前轻视,社会全面倒向高收入科系(电脑、财经、STEM);高等教育不得不消减人文学科拨款,以前备受尊敬的文史…详细内容>>
回忆哲学翻译家马元德先生的爱真之心——论“价值本身”与“价值之用” 2015/8/10 22:45:01
去年“马年”,我的两位六-七十年代旧友——老马和小马(两人也彼此相识)竟同年离世。马元德先生肄业于北大数学系,爱好现代西方哲学,长期从事自由翻译工作,为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现代哲学卷”译者;马巨先生为国学家马宗霍先生次子,爱好国学,亦有中西学著述,七十年代移民美国后,为生活计改学电脑,就业于银行…详细内容>>
西学理论和中华文明——正确的中西学术交流观影响到中国人文科学建设的未来 2015/8/19 13:27:20
*急于照搬和套用,缓于深研和创新——此为未来中华文明
人文科学现代化健全发展中的最大障碍 *
【提醒】
1. 自然科学向前看,人文科学向后看,这样的大方向对吗?即使是过去的有价值经验,也得根据新知新学新理来重新加以判定,哪里能简单化地仅仅按照过去“大师”们的旧时代论述原本,即作为我们新时代当前及未来规…详细内容>>
回忆我与《逻辑研究》的一段“书缘” 2015/10/2 15:18:26
六十年代在北京内部书店偶然购到的《逻辑研究》第一卷和第二卷的《第六研究》单行本,成为促使我在基本哲学理论大方向寻索中从“维也纳小组”的“物实证论”转向胡塞尔的“心实证论”(按照我的非西方正统解释)的一个直接激发因素。此后胡塞尔现象学成为了我毕生主要研习的领域之一,即使几十年来我也从来没有过成为现象学…详细内容>>
学术随笔:人文学术实践中的张力关系 2015/10/2 15:19:28
本随笔条目原为附于一专文文前的若干陆续记下的“前言”、“感想”与“注解”等,其长度与内容,和大体已完成的正文“海外新儒家印象记”渐行渐远。因此决定将此部分分出来单独“成篇”。惟因最初补写时多少欲以正文为基准,故句段间颇为零碎,欠缺连贯性。但为了节约时间,也不拟修改使其真正“成篇”了,容其作为目前这样…详细内容>>
海外新儒学印象记:兼谈汉学及国学现代化问题(学术忆旧与反思随笔之一) 2015/10/22 21:54:57
《松阳讲义》(陆隴其):“世间有一等人,惟知隐默自守,不与人争,而是非可否亦
置不论。此朱子所谓谨厚之士,非君子也。有一等人,惟知阉然媚世,将是非可否故意含
糊,自谓无争。此夫子所谓乡愿,非君子也。又有一等人,激为高论,托于万物一体,谓在
己在人,初无有异,无所容争。此是老庄之论,亦非君子也。是皆…详细内容>>
从巧识“少年哲学家”谈中国人文科学未来之希望 2015/11/24 20:55:53
【前记】
热心求知的青年读者们,大多寻找着“那些可能使我提升学术水平的读物”。这个普遍的自然现象的准确意涵是:“如何寻找在我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可使我马上切实获益的知识材料?”这个求知愿望的“潜在前提”则多半是:(A)1.在我现有知识条件下,2.在我现有职场生存条件下,以及3.在可预见的将来职场求得成功的目…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