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笛文集
    刘悦笛,男,1974年12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国际美学学会会员,大《美学》杂志主编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 按时经过
    86542.1


  • 文库统计
  • 文章数:12
  • 评论数:1
  • 开设时间:2007-1-28
  • 更新时间:2007-2-7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刘悦笛主页 >> 文章 >> 美术评论 >> 浏览信息《分析美学在中国》

    美术评论 | 评论(0) | 阅读(26)
    查看详细访友列表 访友脚印

    星期日   晴天 
    主题 分析美学在中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世纪90年代后,曾占中国美学主流的实践美学话语开始衰落,美学界或是拒斥形而上学而转向审美文化的实证研究,或是仍在传统模式内以生命本体置换实践根基从而倡导生命美学或后实践美学。然而,美学基本理论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最终还在于思想范式的转换。曹俊峰的《元美学导论》就是这一转换的初步成果,它无疑是90年代以来最有创造性的美学原理著作之一。

    在批判传统和当代美学的缺陷的基础上,作者发现它们共同的病因在于语义含混、概念不清,对于美学陈述的性质认识不够准确,在讨论美学问题时缺乏自觉的逻辑意识。由此,他提出以语言分析作为对美学痼疾的“较好的诊疗术”,其所谓的“元美学”(metaaesthetics)实质上就是语言分析美学,“它以一般的美学陈述为对象,以更高层次的语言对美学陈述作语义和逻辑分析”。根据他提出的诊治方案,首先要从审美和美的分析转变为用语的分析,从而把美学陈述或语句作为解析对象,进而还要考察美学陈述的内在逻辑问题。显然,这一方法论来自于欧美的从弗雷格、罗素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它体现出将这一思维范式具体落实到美学领域的本土化的努力。在具体操作中,作者先是从美学概念的分层(对象描述层、心理描述层、艺术技巧的评价层、审美评价层和美学原理层)入手,考察了这种鉴赏性概念的语义上的模糊性多义性、不可定义性,以及随审美心理而不断创新的开放性。接着,又着手对不同的审美命题分别进行语义分析,从而推导出一系列的结论:所有审美对象描述句都带有主观情感性,都非客观准确描述,越是不可证实就越有审美特性;审美心理描述句不能把个人的内省经验的描述普遍化。如此等等。美学命题之间的关系自然涉及到逻辑问题,作者在随后对美学命题推理问题的考察中,得出的结论是美学中各个层次的陈述是不可相互推导的,美学理论体系也不能由初始概念借助于公理、规则经演绎和归纳而建立起来。但依据现代逻辑原则,作者又通过对否定、析取、蕴含、等值等符号的某些真值函项的考察,论证了它们运用于美学时的有效性,从中可以看到美学的概念的模糊性、判断的个体情感性、逻辑值非标准性以及一般逻辑原则在美学中的失效。

    毋庸质疑,《元美学导论》深受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它突破了以往美学原理研究(深受黑格尔主义浸渍)仅囿于人文主义一脉相承的传统,力图在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上构建出元美学的理论轮廓,为中国美学的多元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

    刘悦笛 发表于:2007-1-28 下午 02:13:11


    评论/回复:
    用户名:
    验  证 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标题:  生成一个支付宝交易,支付宝买卖交易,免费、安全、快速!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