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者文库 >> 傅其林
学者介绍
傅其林,男,汉族, 1973 年生,四川岳池人, 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研修学者,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马列文论会理事,全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出版学术专著《宏大叙事批判与多元美学建构——布达佩斯学派重构美学思想研究》《审美意识形态的人类学阐释——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文论》《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等5部;在Thesis Eleven(澳…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文集文章
原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摘要:本文论述布达佩斯学派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哲学家、伦理学家与美学家阿格妮丝•赫勒的现代性想象制度理论,阐发历史想象制度与技术想象制度的复杂的结构关系及其与现代性的三种逻辑构成的束缚与张力,并藉以认识现代性的异质性特征与赫勒的文化现代性理论。关键词:阿格妮丝&…详细内容>>
《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摘要 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是当代学术关注的焦点,这是人文知识分子面临现代性的危机而掀起的一股研究态势。现代社会与现代精神是否耗尽,现代审美文化是否终结,成为美学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寻从根本上说涉及到现代人的生存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地回答,均不能仅…详细内容>>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制度理论的批判 傅其林 【内容提要】20世纪后期出现的艺术制度理论,强调艺术活动和人文价值的社会性基础和文化条件,揭示了艺术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要素,颠覆了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的文艺和美学观念。布达佩斯学派在清理艺术领域与制度领域的关系中,从艺术生产、接受、传播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详细内容>>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制度理论的批判摘要:20 世纪后期出现的艺术制度理论,强调艺术活动和人文价值的社会性基础和文化条件,揭示了艺术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要素,颠覆了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的文艺和美学观念。布达佩斯学派在清理艺术领域与制度领域的关系中,从艺术生产、接受、传播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 从而认为,艺术从…详细内容>>
比较的可能---海峡两岸新生代小说研究在当代,海峡两岸因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相同国际文化不同时地渗入,使得两岸的文化呈现出复杂交织的态势。而作为台湾八十年代和大陆九十年代的“新生代”!小说更是离合并存。本文力图通过两岸新生代小说的比较考察,希望能从一个侧面透视其文学之特征及发展动向。首先…详细内容>>
 美学与政治意识形态 2007-05-28 09:16:32
美学与政治意识形态  美学(Aesthetics) ,作为情感、想象、愉悦等感性情状的理论表述,常常被研究者视为一个独特的精神领域而赋予类似宗教的终极价值。因此,对美学话语的建构或阐发大多沉溺于其自律性、自由性、超越性、非功利性等特征。然而,美学作为一种理论话语,总是特定时代和文化语境下特定群体的理论设定,不可能脱离…详细内容>>
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冯宪光,傅其林[摘 要]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但是在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详细内容>>
布达佩斯学派重构美学思想评述傅其林内容摘要:作为一支东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布达佩斯学派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提出了激进美学的主张。激进美学就是重构美学,要重构首先要解构;要解构就要回到现代美学诞生的根基。本论文立足于赫勒与费赫的代表性论文《美学的必要性与不可改革性》,首先论述他们对现代美学学科诞生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时装表演  内容提要 时装表演是后现代社会十分突出的消费文化现象,彰显出复杂的多层面的文化内涵。它是成功地实践艺术与生活合一的经典的形式,表现出当今消费文化的普遍的日常生活化的特征。深入探寻这种文化,是文化研究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从欲望、身体、消费三个层面来初步探寻这种文化内在的运…详细内容>>
关于布达佩斯学派美学的谈访原载《东方丛刊》2007年第4期“Budapest School Aesthetics: An Interview with Agnes Heller”, Thesis Eleven. Num. 94. No.1, 2008 傅其林: 尊敬的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教授,非常感谢您三年多来支持我关于布达佩斯学派美学的研究,感谢您参加这次关于布达佩斯学派…详细内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纵横天下 备案号:蜀ICP备17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