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介绍
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12月生于杭州。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 1960年至1985年8月,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点击排行
1.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底蕴
2. 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
3. 熊十力“量论”杂谈(三…
4. 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
5. 最可怕的是文化上沦为殖…
6.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7.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8. 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宝贵…
2. 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
3. 熊十力“量论”杂谈(三…
4. 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
5. 最可怕的是文化上沦为殖…
6.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7.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8. 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宝贵…
最新文章
文集文章
理学大师马一浮 2007/1/19 11:56:35
[upload=jpg]572/2007-1/200711911562118615.jpg[/upload]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对于近现代儒学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相当热门,其中对那些自构体系、融会西学的所谓"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诸如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唐君毅、牟宗三等人,已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广为人们所知。然而,有一位被周恩来总…详细内容>>
曾经的国学热——传统文化潮流与新儒家兴起 2007/1/19 11:57:02
“国学”一词的含义是非常笼统的。 更多学者主张把“国学”界定在传统思想、学术范围内。 在这股传统文化的潮流之中,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 1920年初梁启超旅欧回来后发表的《欧游心影录》和1921年出版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两部著作。 与此同时,一些著名学府…详细内容>>
理性宗教凸显人文精神 2007/1/19 11:57:29
佛教中所谓的因果报应,并不是让人屈服于前世的安排,而是主张今生的命运要由自己掌握。 明代一位文学家叫袁黄,字了凡。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身体很差,母亲建议他放弃仕途,学些医术,这样既可以养家,又能为人治病,于是他努力学习当上了医生。一天,了凡在路上遇到一个道士,告诉他你有做官的命,应当好好读书参加…详细内容>>
中国传统哲学中主体修养学说的认识论意义 2007/1/19 11:57:57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丰富的关于主体修养的学说。其中,大部分是讲道德养成过程中的主体修养问题,不过也有相当部份是讲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修养问题。而且,即使是那些有关道德主体修养方面的论述,同样也包含着重要的认识论上的意义。可以说,强调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修养,认为认识活动与道德修养有密切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宝贵思想资源——访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 2007/1/19 11:59:41
[upload=jpg]572/2007-1/200711911592949054.jpg[/upload] 记者:从一些社科著作与论文中得知,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您作为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专家,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楼宇烈: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两度被重视。一是在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启蒙运动时期,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等都十分推崇…详细内容>>
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2007/1/19 12:01:11
主持人傅桦: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优雅别致的随园,来到我们“中国商界精英国学文化之旅”。昨天北大的李中华教授为我们主讲了迎接中华文明的复兴,我们谈到文明的断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同时谈到人类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谈到中华文明与企业文化的重建,如何通过东方古老…详细内容>>
正解《周易》 2007/1/19 12:01:47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的源头之一,经过历代的发展,人们对《周易》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特别是当《周易》跟预测联系在一起,与风水、医学联系在一起,到了近代《周易》又与科学联系在一起,因此,《周易》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了一本万宝全书,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从《周易》里找到它的来源。实际上,《周易》到了宋代已不仅…详细内容>>
当下的国学只是文化产业 2007/1/19 12:02:27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了“国学院”,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国学班”和“国学讲座”,“国学”成为热门和时尚的话题。 什么是“国学”?近代“国学”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我们应当如何来看待当下的“国学热”现象?4月20日,北京大…详细内容>>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2007/1/19 12:03:08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智”和“慧”体现的是大乘佛教自度自利的智慧解脱。“悲智双运”是的大乘佛教就教义和宗旨来讲的,而“福慧并…详细内容>>
佛教的和平精神 2007/1/19 12:03:45
实现人类的和睦相处,维护全球的长久安宁,是世界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愿望。自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此理想而奋斗终身,甚至献出生命。当前的世界形势,虽然有不少积极的、趋向缓和的现象,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人类社会还存在着大量不稳定的因素,埋伏着各种严重的危机。因此,广泛发动人民去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是当前…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