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术研究 >> 社会学 >> 全面小康就是中产社会
学术研究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哲学 影评 符号学 分析哲学
管理 经济危机 贫富差距
传播 新闻 和谐社会
历史 胡塞尔  人口比例
郎咸平 华民 林毅夫 价值观 
司法公正 国学 正义 人文 
存在主义 现象学 海德格尔
社会学
全面小康就是中产社会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郑永年 点击:159次 时间:2012-12-31 13:03:08
 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意味着中国的中产阶层将随之扩大。
  一个拥有庞大中产阶层的社会,是相对较平稳的社会,也是内生动力较强的社会。在中国当前提倡拉动内需的前提下,中产阶层的形成,有助于真正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中产社会?如何培育中国的中产阶层?《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就此专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他看来,中国一直倡导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是实现中产社会。
  
  中产需要政府保护
  
  中产阶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催生一个中产阶层,但它却不能保护中产阶层。郑永年认为,要培育中产阶层,政府的任务,就是为其提供社会政策的保护。
  《财经国家周刊》:你曾提到,中国未来十多年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改革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如何理解?
  郑永年:中产社会也叫橄榄形社会。无论欧美还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地区,都是橄榄形社会。这种社会形态更加稳定。与此相比,民主都要退居其次。因为民主是中产阶级的产物,有中产的民主才是好民主,没有中产的民主往往是坏民主。
  从中产阶层的产生过程来看,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大致有三种模式,分别是欧美模式、东亚模式和第三世界国家模式。欧美模式主要由市场推动,政府对经济采取不干预的原则。他们的中产阶层产生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战以后。欧美的中产阶层主要包括企业家(也就是资本家),和为资本家以及政府服务的专业人才。此外还包括从产业工人(无产阶级)转入中产阶级的一拨人群。
  欧洲向中产阶层社会的转型主要包括两方面,在政府层面主要任务是社会政策,包括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后来是公共住房。另一方面是工资的提高。两者结合,使产业工人进入中产。
  中产阶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催生一个中产阶层,但它却不能保护中产阶层。政府的任务就是提供社会政策的保护。
  《财经国家周刊》:培育中产阶层,政府需要做什么?
  郑永年:政府做的主要是社会保障政策。另一方面,还有工资(制度)。如果没有工资(制度),即使最好的社会政策也不能造就中产阶层,最多只是提供一定的社会保护。
  从培育中产阶层的角度考虑,更成功的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他们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劳工运动,仅花了20多年时间,就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社会奇迹,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层。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地区政府的作用更大。造就中产阶层首先要发展经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并没有破坏市场,政府干预是为了让市场的功能发挥得更好。同时,政府主动进行社会改革,避免大规模劳工运动。亚洲四小龙和日本之中,只有韩国的工人运动比较激烈一点,但韩国的工人运动是跟民主化有关系。
  
  垄断压制中产崛起
  
  在培育中产阶层的过程中,企业结构平衡的作用很重要。郑永年认为,企业结构的不平衡会带来收入的不平衡。在中国,这个问题就变成国企与民企的关系问题。这样的结构,关乎一次分配。强调一次分配公平,才是培育中国中产阶层的有效途径。
  《财经国家周刊》:企业结构的平衡如何做到?对培育中产阶层有何影响?
  郑永年:有些国家在培育中产的关键点出台了反垄断法。大凡是中小企业发达的地方,中产阶层也相对健全。因此,培育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是政府要做的。
  亚洲四小龙的收入分配在很多经济体里都算是最平衡的,就是因为他们的中小企业最发达。全世界范围内,大凡是中小企业发达的地方,社会就比较公平。反之大型企业占主导的地方,收入分配也常常不公平。欧美国家花很大精力抓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就业解决工资问题。没有工资,政府最多只能解决低保。有了工资,才可能成为中产。
  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泰国是另一个类型,问题之一是政府社保做得不够,二是企业结构不平衡。这些国家社会分化,政府没有扮演应该扮演的角色。而政府要做的事情,一方面是社会政策,另一方面也包括企业结构调整的内容。虽然很多这样的国家和地区都有民主,但却几乎没有希望。在那里,民主与暴力、无秩序、贫穷相伴。
  《财经国家周刊》:一次分配与企业结构有何关系?中国需要在分配方面注意什么?
  郑永年:什么样的企业结构产生什么样的一次分配。如果说中国的分配不公平,主要是一次分配出了问题。二次分配只是一个补充,是政府通过税收手段的调节。任何国家如果把二次分配作为主体,几乎肯定会失败。欧洲福利过度,实际上就是二次分配太过了。
  中国的中产阶层要做大,必须从一次分配入手。在很多国家,国企和民企不平衡是收入不平衡的原因,包括新加坡。在中国的国情下,这个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不平衡,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不平衡。如果企业结构不良,二次分配也没有用。中国的国家税收能力过去20年间迅速增长,但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一次分配出了问题,太强调二次分配也没用,最多就是做一些“杀富济贫”的事情。
  《财经国家周刊》:企业结构不平衡,如何牵制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
  郑永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花了20多年时间成功使中产阶层壮大,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中产阶层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不充分,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结构的问题;二是因为社会保障政策没做好,比如(一个家庭)小孩上学,生一场病,可能就返贫了;三是社会阶层的固化,国有企业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城堡,一般人进不去。为什么有官二代,富二代,就是社会阶层固化了。固化,就是企业结构有问题。
  中国要做的,一是要改变经济结构,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加平衡;二是开放制度。中国税收能力强大,社会却越来越分化,说明制度出了问题。西方是税收越来越高,但是他们有民主,所以钱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中国没有相应的制度压力和制约,只是单向互动。也就是说,只能靠好的政府和领导人,才能做到好的分配。在中国,如果只强调税收二次分配,可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共[1]页

郑永年的更多文章

没有数据!
姓名:
E-mail:

内容:
输入图中字符: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网联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