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术研究 >> 经济学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遏制“通缩”的良方
学术研究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哲学 影评 符号学 分析哲学
管理 经济危机 贫富差距
传播 新闻 和谐社会
历史 胡塞尔  人口比例
郎咸平 华民 林毅夫 价值观 
司法公正 国学 正义 人文 
存在主义 现象学 海德格尔
经济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遏制“通缩”的良方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孙立坚 点击:89次 时间:2016/3/14 14:06:03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并从国际国内两方面要求我们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我想只有充分认清这个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内外挑战,才能攻克时艰,实现全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其中,我认为只有针对我们所存在的问题作出及时的结构调整,才能拓宽未来稳增长的空间。

   挑战一:发展瓶颈问题

   首先,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到2008年为止所形成的对外依赖增长方式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问题:在过去辉煌的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中,我们利用在沿海城市创建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利于调动劳动力资源的户籍改革制度的优势,成功地实施了以资源换市场的招商引资战略——基于五百强跨国企业资金转变为高回报的投资资本的能力,最前沿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现代公司治理能力等核心竞争要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赢得了全球贸易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从而获得了丰厚的税收收入,解决了包括广大农村人口在内的就业压力,尤其是给缺乏市场经验的中国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形成了外贸拉动投资、投资带动内贸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格局;但是,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这种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支撑下去,具体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渐丧失,生产资源的廉价补贴的能力受到内外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跨国企业享受特殊国民待遇的环境也受到了市场的诟病,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继续利用过去三十年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通过价格竞争的手段,争夺全球市场份额的商业模式越来越难以维系下去,这也是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性的依据所在。

   挑战二:刺激经济遗留的后遗症

   第二,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是如何尽快解决刺激经济造成的后遗症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产能过剩。不仅问题出现在钢铁这样的传统行业,而且更是蔓延到未来具有成长潜力的新兴行业比如光伏产业等。

   二是金融泡沫。由于缺乏投资绩效的支撑,大量的货币投放形成了市场对未来购买力下降的预期,尤其是2009年国内的过度投资让海外工业资源的市场(铁矿石、石油等)被投机资本趁势推高价格,输入型通胀进一步以存款负利率的方式推高了国民大众的通胀预期,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全民理财的热潮。它不仅使得这种追求高收益抗衡未来购买力下降的家庭行为给银行和企业的资金成本,带来了本不应该有的向上压力,而且这种投资偏投机的行为,更是替代了货币宽松政策所期待的健康的消费行为,从而使得产能过剩的存量问题和结构调整投资不足的增量问题都变得更加棘手。

   三是,由于刺激经济的方式是大规模的投资,而不是过去搭着跨国企业的便车的时候那样——由全球市场各式各样的需求所推动的千姿百态的投资,所以这类经营活动主要落在了规模以上的国企央企身上,而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却无法得到同等规模的政府采购和金融的支持:一方面国企和央企缺乏竞争,造成了投资绩效不佳,甚至影响到了今天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逐利性的市场动机,让他们把过去积累的产业资本挪向了社会大众储蓄不断流向的金融体系。

   四是环境问题。由于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影响到了今天市场正常的供求关系,食品安全、雾霾天气等因素,让很多具有消费实力的人流向海外市场,造成中国产能过剩的压力更难释放,这也是这次两会中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特别强调的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原因。

   挑战三:成长的烦恼

   第三,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是成长的烦恼。我们现在面临消费不足、金融理财过度的现象是今天中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还未完成的发展阶段的一种内在的自然反映,我们人均收入处在世界70位左右,城镇化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让刚刚解决温饱的社会大众通过进一步的大额支出来替代支撑中国产能的外需水平是根本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集中在一线和沿海城市的中高收入群体,他们的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与保障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话,那么,降低他们的过度理财和提高他们消费意愿的政策引导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再者,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市场诚信维护等问题,若不能通过法律体系的完善加以解决的话,中国中高净值人群海外移民、海外消费的社会现象就难以矫正,这也是这次两会在面对中国经济通缩压力增大的时候,我们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发购物券、家电下乡来一味的刺激消费,而是努力通过打破制约中国消费瓶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战略,来调动中国储蓄的人口红利优势,以达到增强中国市场活力的效果的原因所在。

   挑战四:外部因素挑战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外部的对中国经济的负面挑战,具体反映在两大方面:

   一是担当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支付和结算功能的三大货币,即美元、欧元、日元,都在其央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失去了价值稳定的特征,给中国对外贸易、中国资本走出去,乃至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增加了我们改革开放的难度。

   二是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在后危机的全球化时代更好发挥其比较优势的高标准市场规则,比如TPP、TTIP等,这对处在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中国经济改革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我们要抓住目前这种开放倒逼改革的大好时机,尤其是通过供给侧的改革,缩小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创新能力、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国家发展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结语

   总之,中国这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体现在政府简政放权、企业创新驱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市场打破管制推动价格改革等诸多方面,还包括宏观政策搭配上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优化财税结构、提高货币政策对价格发现的影响力,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放松金融部门市场准入条件,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金融开放的步伐,真正用好内外两种资源,从而实现未来人均收入倍增,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中国这样的变化也大大降低了国外对中国产能过剩、价格竞争、通缩输出的担忧,一句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解决中国经济、而且是解决世界经济通缩问题的一剂最好的良药。

共[1]页

孙立坚的更多文章

没有数据!
姓名:
E-mail:

内容:
输入图中字符: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网联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