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术研究 >> 史学 >> 李学勤先生评议书-王东杰
学术研究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哲学 影评 符号学 分析哲学
管理 经济危机 贫富差距
传播 新闻 和谐社会
历史 胡塞尔  人口比例
郎咸平 华民 林毅夫 价值观 
司法公正 国学 正义 人文 
存在主义 现象学 海德格尔
史学
李学勤先生评议书-王东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学勤先生评议书 点击:392次 时间:2013-7-6 7:52:21
李学勤先生推荐书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东杰
 
 
中国传统学术有义理、考据、辞章之说。20世纪以来,随着文化的整体变革,中国传统学术发生了诸多变化:义理方面,各种新说(包括传统学说的再诠释)层出不穷;考据方面,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诸多方法被引进和应用;辞章方面,不管是语言形式还是文体形式,也都已与传统相去甚远。这种根本性的变革对中国学者的挑战不言而喻:如何在“趋新”的同时而不“失故”,既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竞争,又切实地回馈我们生长的社会与文化,至今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任务。显然,就像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变革一样,没有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努力,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从这个目标来看,我们今天仍然“在路上”——但“在路上”的人是光荣的。
从这个角度看,“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应代表这一百年多来中国人文学术界“昌明国粹,融汇新知”的努力方向。根据这个理由,我愿意推荐李学勤先生为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从二十出头进入学术界,李学勤先生已经笔耕了一个甲子之久。他广泛涉足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在上古史、古文字学、考古学、中国思想史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其知识之广博、见解之精到,学界罕有其匹。他在很多问题上都做出过原创性的贡献:提出甲骨卜辞“分类”与“断代”的区别、提出“非王卜辞”的概念、鉴定出西周甲骨文的存在、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以及较早展开对晚明思想家方以智的研究等,都对后来的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时至晚年,他仍保持着充沛的学术活力,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和概念。
李学勤先生的著作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历史学发展的脉络。众所周知,20世纪以来“新学术”的产生,得力于新史料的发现和采用。李先生以甲骨文研究进入学术界,进一步扩充至金文、青铜器研究。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大量简帛的出现,国内外兴起简帛研究的热潮,李学勤先生是这一领域的开创者,至今仍是领军人物之一。考古学是中国现代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致力于“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傅斯年语)的工作,不断地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李学勤先生反复强调考古学对古史研究的重要性,他本人也充分利用了考古学的成果,近年更提出“比较考古学”的课题,高屋建瓴,只眼独具。他不断地参与中国学术界的潮流,也开创着中国学术界的潮流。
对多元文化的探索,是中国现代学术的一个重要成就。这首先体现在打破中国文明起源单元论方面。李学勤先生利用考古学成果,继续深化了这一问题的研究。他对上古史的探讨,不仅注意中原,也注意了西秦、巴蜀、南方的楚越文化。“比较考古学”更是把目光投向中国的邻邦、太平洋,乃至世界其他文明地带,讨论中国和它们的关系。应该说,这种眼光是目前中国学术界最为急需的。中国学术要参与世界的对话,决不能关起门来,“知中国而不知有世界”(梁启超语)。李学勤先生在这方面已经带了一个头,我想,以他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此后会有更多的人把“世界”带入“中国”研究。
李学勤自言,他的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有什么材料说什么话”的原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自傅斯年之口,“实事求是”则出自乾嘉学者钱大昕之口。李先生引用这两句话,展示出他足够现代,又自觉继承传统的学术特色。因此,在发掘新史料的同时,他非常重视传世文献。从简帛研究开始,他进一步回到古代学术史,对传统的经学、诸子做了深入探讨,对古典文献的形成等传统课题予以了新的解释。近年来,他根据中国现代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的成果,在冯友兰先生的“释古”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提醒学者以更审慎的态度对待传统文献,突破简单的“真伪”二分法,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果说,注重新旧材料的运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都还属于广义的“考据”的话,那么,李学勤先生取得的学术成就,决不能仅以“考据”视之。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受过逻辑学的训练;跟从侯外庐先生,通读并深研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他提醒学术界应具有“理论的眼界”,要把学术研究提高到“理论水平”上,要“有一个归结点”,体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同时,他自己也对此身体力行。“比较考古学”、“走出疑古时代”等概念的提出,以及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都是这种理论自觉的表现。他对中国思想史,尤其是早期学术史的研究,更体现出高度的“义理”修养。
最后说到“辞章”。对学术著作,辞章绝非不重要;但学术著作的辞章,追求的不是华彩流光,更是一种朴素、清晰、平易近人的风格。李学勤先生的文章,决不故作玄虚,而是简洁明瞭,保持着一种极为可贵的清新感,却比今天不少喜好玩弄名相、以使人昏昏为尚的著作给人更多的知识和启示。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面镜子。我们要继续往前走,就得时时照照这面镜子,有时候会脸红。脸红是件好事,孔子说:“知耻近乎勇”。懂得羞耻,中国学术界在路上,会走得更稳健些。

共[1]页

李学勤先生评议书的更多文章

没有数据!
姓名:
E-mail:

内容:
输入图中字符: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网联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