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虹文集
    夏晓虹:女,汉族,安徽省和县人,1953年生于北京,1984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与社会文化。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文库统计
  • 文章数:5
  • 评论数:4
  • 开设时间:2006-12-11
  • 更新时间:2007-12-14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夏晓虹主页 >> 文章 >> 论著 >> 浏览信息《人文知识分子的学术思考》

    论著 | 评论(2) | 阅读(277)
    查看详细访友列表 访友脚印

    星期一   晴天 
    主题 人文知识分子的学术思考

        自1998年4月《火与冰》出版,余杰的名字即在中国读书界不胫而走,其众多杂文随笔集也如急风暴雨,横扫全国。以杂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开始其研究生学习,在余杰既似乎是一个意外,又多少带有必然性。而无论如何,第一本书的热销决定了余杰此后的人生走向,其学术兴趣也必然随之发生转移。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余杰为钱理群的学生;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从学籍管理上说,他本来是我指导的硕士生。这样的误会确实有相当的道理,除了课堂内外的交流,在精神塑造的层面上,老钱(这是我们朋友圈私下对钱理群的称呼)对余杰的影响无疑更大。二人对现实社会弊病的密切关注与尖锐揭发,可谓一脉相承。这样说并非意味着老钱赞同余杰的所有观点,我想强调的只是其间共同的人文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在《火与冰》及紧随其后的《铁屋中的呐喊》里,此一特质因其激烈的言说方式而成为余杰写作的徽记。而这种社会批判的视野,显然是以学院派自囿的我所欠缺的。
      还在1997年夏,余杰大学毕业前夕,他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对其入读研究生后的学习,曾有从晚明文学做起的考虑,虽然我的招生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这显示出,其时余杰尚有致力于学术研究、从长计议的打算。不过,闭门读书显然并非其志趣所在,已在抽屉中积有大量文稿并已从中选辑自印出四册的创作冲动,使余杰的眼光无法遏止地越过学院,投向社会。《火与冰》所引起的轰动效应,适时地印证了余杰在学术研究之外极大的写作潜力与社会认可度,由此也坚定了其放弃成为学者而更想做斗士的人生选择。
      研究生三年,给了余杰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间,也为他的社会批评提供了更为丰厚的知识土壤。我自信不是一个十分专断的导师,也并不认为只有从事学术研究方成正果。我所希望于学生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所长。因此,余杰在专业以外的发展,我是乐观其成;只不过提醒他,切勿操之过急,每本书都应该更上一级。而在专业研究的范围内,我还是要求他中规中矩,甚至因为他的资质本来不错,而有更高的期待。这也许对余杰造成了某种压抑。在《〈知新报〉研究·后记》中,他曾提到:“三年来,我获得赞扬的时候少,遭遇批评的时候多。”尽管他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表示这样才使他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在良好的学术训练和浓郁的学术熏陶中成长”,我仍然明白,他确实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肯定。
      现在,余杰把他自大学学年论文以来有关近现代文史的论作集为一编,其学术特色也因此一集中而得到彰显。可以看得很清楚,其中最具有学院色彩的是下卷所收的《〈知新报〉研究》。这篇长文是余杰硕士学位论文的改订稿。中卷以文本内部结构的讨论为中心,大致一半写于在学期间,一半作于毕业之后。上卷则专注于近现代知识分子思想的考察,多半是今年完成的新作。写作时序与编排次序的相互颠倒颇有意味,它表明,即使在编辑学术文集时,余杰看重的仍是其间思想的分量。
      这也使得余杰的论文集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集,我们不能指望从中有很多新资料的发现与考辨(下卷例外),甚至某些重要的论点亦非其原创,但思考的锐利与写作的自由状态,赋予其论说以内在的魅力与气势。这是许多写了一辈子学术论文的研究者,从来不曾达到的境界。在这个意义上,余杰是成功的。
      因此,我更愿意用“人文知识分子的学术思考”来概括余杰论文的特色。在《从“士大夫”到“知识分子”》一文中,余杰表示认同这样一种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即“‘关心社会枯荣’乃是知识分子与文人或专业人士之间的根本差异”。对现实社会人群生存状态的关心,应该是余杰入读研究生后毅然舍弃晚明、直接从晚清入手的根本原因。因为近代中国所经历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引发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震荡,至今仍未消歇。讨论晚清的话题,便很容易延伸到当下。余杰读书兴趣的“向下走”,正是兼顾了学术研究与社会批判的二重身份而做出的明智抉择。这种出乎杂文、入乎论文的文体转换,也使得历史与现实在余杰笔下少有隔膜。比如,以“论谭嗣同对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批判”为副题的《二千年皆秦政》,以及正题为《最是文人不自由》的“论章学诚的‘业余’文章”,尽管一论思想,一说文章,但即使从题目上也可分明见出,其关切点始终在当代。
      这种看重思想、指向当下的学术旨趣,也可以用来解释余杰论文写作中的某些局限。透过注释我们可以知道,余杰读书相当广博,但显然,他更重视的是那些思想含量丰厚的论著与作品,而并不在广泛搜集与考察对象相关的原始资料上花费太多精力。讲论文本的思想内涵时,他给我的印象是意兴遄飞,不乏深刻与老练;而一旦论题转向艺术的剖析,则多少留下了若干不够深入与稍嫌稚嫩的遗憾。这固然与本书中卷的论文写作时间相对较早有关,也是其文字往往从文学的讨论很快滑向思想的阐发的原因,余杰无疑在后一层面更觉游刃有余。
      本来,鱼与熊掌便很难兼得。假如说上面的一段话太过苛求,那也仍然是由于我对余杰实在有太高的期望。
       2005年7月30日于京西圆明园花园
      [作者简介] 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3期

    夏晓虹 发表于:2006-12-11 上午 10:05:33

    评论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夏老师,我明天就要进京报考你的博士了。江湖夜雨,不知能否化为桃李春风。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古厂曾有文《洋场才子点将录》,据我同学检索,乃是发表在1929年9月3日的《奋报》,但是在各大图书馆的网站上都查不到这个报纸,想来可能只有图书馆的卡片上可以查到的,不知您是否有印象。等到北大,准备考试之余我就借一张借书证,混进北大图书馆里查查这个资料啦。
    江湖夜雨 发表于:2007-3-13 下午 09:10:28

    评论 ****

    股票行情股票软件新浪股票股票知识股票入门中国石油股票诺安股票股票市场股票论坛股票网股票查询巨人股票中石油股票诺安股票基金什么是股票和讯股票股票大盘股票分析股票分析软件中国股票网中国股票股票基础知识中国银行股票模拟股票股票信息天天基金网天天基金中国基金网基金净值基金网酷基金华夏基金酷基金网中国基金博时基金开放式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基金123大成基金基金查询123基金网易方达基金中邮基金华安基金每日基金净值基金互动网长城基金什么是基金足球投注皇冠投注皇冠足球投注数据恢复
    访客:**** 发表于:2007-12-11 上午 10: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