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虹文集
    夏晓虹:女,汉族,安徽省和县人,1953年生于北京,1984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与社会文化。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文库统计
  • 文章数:5
  • 评论数:4
  • 开设时间:2006-12-11
  • 更新时间:2007-12-14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夏晓虹主页 >> 文章 >> 论著 >> 浏览信息《晚清报纸的魅力》

    论著 | 评论(1) | 阅读(185)
    查看详细访友列表 访友脚印

    星期一   晴天 
    主题 晚清报纸的魅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对每日发生的国家大事不甚了然,却嗜读晚清的旧报纸,只能说是无可救药的历史癖
    。 不过,旧事与今情往往并不隔绝,当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众声喧哗”也引人兴味,
    这一切 附加在其时新生的媒体上,使得晚清的报纸格外好看。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
    相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处于
    同样的 舆论空间,穷追不舍的新闻记者令成为热点的各类官私隐情无所遁逃,于是,日
    日面世的民 营报纸便升格为补正史之阙、正官书之误的最佳底本。且因其非出一家,报
    道求实,不似笔 记的易于挟恩怨,有讹传,二者比较,我自然更信赖前说。

      史料价值高的根源在于保留了社会情状的原生态,这也是我最看重的晚清报纸的品格
    。 那本是一个新旧纷呈、光怪陆离的时代,其可一不再的不可复制,已足令人神往。而
    无论是 由于清廷的失去控制能力,抑或缘于报界的敢言无忌,总之,晚清社会的基本信
    息确实完好 地保存在当年的报纸中。要想穿越时间隧道,拥有“回到现场”的准确感觉
    与裁断,读报纸 显然是上选。对于晚清而言,尤其如此。

      学近代史,只知道徐锡麟的刺杀恩铭与秋瑾的临危不惧,对其壮烈牺牲心怀崇敬。由
    此 想象,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专制的淫威如何横行无阻,舆论界必定万马齐喑。而
    略微翻 检1907年事发之后的报纸,举目所见,竟是从南到北一致的斥责。革命派的报馆
    不必说,即 使是政治上与之对立的立宪派,其宣传重镇《时报》的言论,大胆程度也超
    乎今人的猜度。

      徐锡麟7月6日遇难,10日,《时报》即发短评,抨击其被“剖心致祭”于恩铭灵前,
    为 “野蛮不仁之至”:“夫国家方除凌迟之惨刑,而乃刳腹剔肝,几同绿林山寨之所为
    ,呜呼 !无乃太过欤?”秋瑾7月15日被杀,19日的“时评”中,陈景韩便假借指教秋瑾
    ,激愤地 讥讽杀人者的凶残:“汝不闻徐锡麟之刳腹剖心乎?汝何不薰香闲坐,于庸庸
    脂粉中求生活 乎?否则汝亦当勉为贤母,他日为八座太夫人者,可以从容观儿辈操刃以
    恣戮民间女子,不 犹愈于今日上此断头台耶?”这才是一人好杀,众口难封。     

      不仅此也,杀害秋瑾、为大清王朝扑灭星星之火的功臣张曾(yang),非但出人意料地
    未 能加官进爵,反而无法在浙江巡抚的现职安身;改任江苏,也被当地绅民拒斥。迁就
    民意的 清廷万般无奈,只好再发上谕,将张氏转调山西。虽级别不变,上任者的心情已
    自不同。何 况,其离杭“起程时,自知民间结怨已深,恐有风潮,故乘火车赴埠。及由
    八旗会馆至清泰 门外车站,有军队拥护而行。然沿途之人焚烧锭帛、倒粪道中者,均骂
    声不绝”(1907年10 月8日《时报》)。为官一任,得此下场,皆因遽杀秋瑾,激起公愤
    。报纸所代表的舆论力 量可谓大矣。

      至于徐锡麟暗杀成功所造成的威慑力,也有报章的记述穷形尽相。

      江苏一地既与安徽、浙江接壤,大吏对下属的防备于是更加严密,“非有紧要公事,
    概 不接见;如必须面禀者,亦不得近身接洽”。更有甚者,出见时,必以众多护卫“各
    持手枪 ,四面围绕,并先期传谕各员,一切公牍,不得如从前之置于靴统内。如接见时
    有以手探靴 者,则护者不问情由,即当开枪”(1907年8月6日《申报》)。这自然是吸
    取了徐氏自靴统 拔枪射杀恩铭的教训。

      在有主题的追索下,翻阅晚清报纸,便常生出上述如读引人入胜的连载小说般的快感
    。 虽然旁枝纷出,移步换形,其时社会人群的千情百态已尽现纸上,足以让人玩味无穷
    。      

       倘若有心搜集佚文,报纸更是值得留心的好去处。不比刊物的容易保存,发表在报
    端的 文字更有可能湮没无闻。作者对应时的报章文字既非一例珍惜,频年的社会动荡也
    会造成收 藏的流散,使得报纸在辑佚方面大有潜力。偶然看到《时报》上一则吴趼人的
    来函,相信属 于补阙之列,不妨抄录一过,以广流传。事情起因于国人要求拒绝英国借
    款、集资自建沪杭 甬铁路的风潮,于应者如云之际,有何赞臣其人冒吴氏名认股,且数
    额颇大。趼人先生正在 穷困中,因而登报声明。

      近阅各报载何赞臣致苏路函,内开“敝校华文教员我佛山人(即吴君趼人)认七百三
    十 股”云云。仆年来闭门谢客,并未充何学校之教员。对于苏浙路事,虽未敢自居于凉
    血之列 ,然何来此巨资,认至七百三十股之多?况何赞臣,仆亦素不相识,何以引为共
    事?原函所 云,殊堪骇异,不悉何君误信谣传,抑或别有用意。然仆以无因而至,实不
    敢拜此嘉贶也。 用特函恳,请照录报端,至幸。吴趼人谨启。      

       此信1908年1月6日见报,可为吴氏晚年事迹添一谈资。

       而且,即使是为报纸开辟财源的广告,落入识者眼中,也大有看头。今年在海德堡
    大学 参加晚清上海都市文化的研讨会,该校一位德国学者即以“坐在家里,买遍世界”
    (Stay Home and Shop the World )为题,主要依据《申报》广告,洋洋洒洒写了图文
    并茂的一篇长文,让人叹服。

      我也从浏览广告中屡有收获。一向被推尊为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1898年在
    上 海开办的中国女学堂,可惜多年来面目不清。

      而教员几位、薪金几何这一类的细节,却均可于《中外日报》的广告中发见。担任西
    文 教学的徐贤梅小姐,月薪开到28元;教授中文及绘画科目的刘靓、蒋兰、丁素清三位
    太太, 每人则只得12元。这在第一学期免收学费与膳宿费的情境下,真正算得上慈善办
    学,西学人 才的难得也可见一斑。更有学者曾从《大公报》的广告栏发掘出秋瑾北京期
    间的佚诗一首, 受诗者、京师卫生女学的创办人廖太夫人邱彬忻借秋作以广招徕,反使
    烈士遗篇得以幸存。

      不过,我虽有读旧报的偏爱,却常常难以尽兴。晚清距今年代久远,报纸本不易收藏
    , 有幸传世者在各图书馆均被珍重什袭,不说是“养在深闺无人识”,也可谓“一入侯
    门深似 海”。原件既无缘得见,已影印出版的也只有《申报》、《大公报》寥寥两三种
    ,有能力购 置全套缩微胶片与阅读设备者,除北京、上海两大图书馆外,怕再没有几家
    。以我所供职的 一流学府北京大学而言,尚无此便利,其他可想而知。于是,每次出国
    访学,查看晚清报纸 便成为我的主要功课。到国外去读中国旧报,说起来心里总不是滋
    味。不免遐想,若有出版 家肯用电脑扫描手段,将晚清报纸录制为光盘,必定比缩微成
    本低,售价廉,图书馆都能买 得起,个人爱好者也可购藏,既节省空间,又使用方便,
    岂不皆大欢喜?不料,这番妙计竟 轻易被友人否决,那理由也很简单:世上与你同好者
    有几人?不禁哑然。

    夏晓虹 发表于:2006-12-11 上午 09:54:08

    评论 1

    股票行情股票软件新浪股票股票知识股票入门中国石油股票诺安股票股票市场股票论坛股票网股票查询巨人股票中石油股票诺安股票基金什么是股票和讯股票股票大盘股票分析股票分析软件中国股票网中国股票股票基础知识中国银行股票模拟股票股票信息天天基金网天天基金中国基金网基金净值基金网酷基金华夏基金酷基金网中国基金博时基金开放式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基金123大成基金基金查询123基金网易方达基金中邮基金华安基金每日基金净值基金互动网长城基金什么是基金足球投注皇冠投注皇冠足球投注数据恢复
    访客:1 发表于:2007-12-14 下午 04: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