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俊人文集
    万俊人,男,1958年出生于湖南岳阳。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6年获伦理学硕士。随后留校执教。1987年晋升讲师,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暂未添加该信息。


文库统计
  • 文章数:8
  • 评论数:0
  • 开设时间:2007-1-22
  • 更新时间:2007-1-22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万俊人主页 >> 文章 >> 哲学研究 >> 浏览信息《秩序与资源:经济伦理的基本维度》

    哲学研究 | 评论(0) | 阅读(21)
    查看详细访友列表 访友脚印

    星期一   晴天 
    主题 秩序与资源:经济伦理的基本维度

    【原文出处】文汇报
    【分 类 名】新兴学科
    【作者简介】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编 者 按】差不多从人类开始有经济活动那天起,伦理道德问题就如影随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原则和行为为人类创造了无比的财富,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环境破坏、商业欺诈、不公平竞争等负面效应,于是,建构公正、信用、合乎规范的经济伦理的吁求便浮出水面。尤其是当全球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以来,计算机犯罪令人触目惊心:网上“黑客”或是通过技术手段破坏他人网站,破译他人密码窃取信息、钱财,或是借助网络进行敲诈、洗钱,甚至通过网站提供色情服务、贩毒和贩卖人口;从“CIH”、“梅利莎”到最近肆虐全球的“爱虫”, 形形色色的电脑病毒更是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成百上千亿美元的损失。不断兴风作浪的网络犯罪使经济伦理问题日显突出。
    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打击犯罪显然是一条必由之路。然而,更多的法律,更多的警察,未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对付技术问题不一定就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对滥用技术所导致的灾难进行理性的、超越技术层面的反思,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探讨有关“建构经济伦理”话题的动机所在。
    【 正 文 】
    道德伦理当然不是经济资本,也不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源或资本来利用。然而,道德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意义,甚至也能够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
    经济伦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伦理学中心课题之一,特别是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复杂影响,使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今日中国尤显急迫。这三个因素是:(1)迄今20余年的经济改革、尤其是近10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在经历从农村到城市、从外在规模扩张到内涵深度开拓、从经济活动到经济体制的层层掘进之后,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张力日益凸显出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近几年逐渐开始或已经实施的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建立社会保障系统等等经济改革战略,其核心就是要寻求经济增长新的动力资源,调节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以达到效率与公平的恰当均衡。(2)就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而言, 真正实现效率增长与公平调节之均衡目标的手段或条件,已经不只是一个经济技术问题,而且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价值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何既能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又能保持社会秩序的合理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价值问题,其中,社会公平受到人们日益强烈的关注。换言之,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或基本手段已不再仅仅仰仗纯粹的经济资本投入,而是越来越有赖于社会文化和政治资本的投入。(3)就当今中国知识状况而论,虽然经济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已为知识理论界所认识,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似乎各执一端,缺乏跨学科的交流和整合。这种状态实际上极大地妨碍了经济伦理研究的有效性。
    有鉴于此,深入展开经济伦理的探讨,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经济伦理需要首先确立和承诺的理论职能是什么?依我见,经济伦理研究的首要职能,应是探究并厘定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价值向度和秩序,并科学合理地解释和论证道德伦理作为现代经济实践的价值资源意义。换言之,秩序与资源,成为经济伦理的两个基本价值维度。
    从秩序化的职能看,经济伦理代表着一种批判性的理论姿态,即对社会经济生活和个人经济行为作出道德合理性的批判反省。在这里,道德合理性是一种最基本的价值评价尺度,它要求任何个人和群体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要遵循基本有效的经济技术规范,追求其经济价值目标,而且要保持其行为的道德正当合理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经济伦理规范构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规范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服从道德伦理规范的要求,其技术成熟性已经足以能够提供它自身所需要的基本规范,即市场经济的发达使其本身能够在不依赖任何其它规范支撑的情况下有效运作。因此,一切非经济的规范或调节方式即使不是多余的,也是无效的。甚至,在某些激进的纯技术主义经济学家那里,道德伦理对经济活动或行为的规范非但显得多余,而且有害无益。这种观点显然从根本上否认了经济伦理本身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对此,包括许多经济学家在内的学者都表示过怀疑和异议。毫无疑问,在实现从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之后,过去那种用泛道德理想主义原则来控制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已经失效。但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是一回事,经济生活本身的道德维度则是另一回事,前者不能成为否认或放弃后者的理由。我之所以反复强调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相关性,是想表明:在人类生活中,不仅伦理与经济同属于人类生活的价值体系,而且两者间存在着一种不可颠倒的目的(伦理)与手段(经济)的价值关系秩序,这一秩序构成了社会经济生活和个人经济行为的价值规范界限。事实上,在一种健康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伦理的规范作用从来都是不可缺少的。诸如,经济效率原则(作为经济生活本身的目的原则)的道德正当合理性;利益分配的公正性;经济交易中的公平、信任或信用、利益相互性或互惠性;工作伦理;合理消费;……等等。
    “道德有什么用?”这是一些人经常提出的一个经验问题,也往往使伦理学家们无言以答。道义优先、道德或多或少意味着“自我牺牲”,凡此种种由来已久的观念有时候反而会约束或抑制经济的发展,这也正是伦理学家的尴尬所在。而在经济伦理领域,如果经济伦理无法解释道德伦理对于经济生活的价值意义,则经济伦理本身的合法性同样得不到保证。
    道德伦理当然不是经济资本,也不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源或资本来利用。然而,道德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意义,甚至也能够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投资者的信誉、投资对象的信用度,都是经济资本投资及其可预期效益的主要依据之一,而商业信誉和信用本身的基本内涵却是道德伦理的。美国学者福山曾经通过考察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的“信任程度”差异,得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理论结论:信任和美德乃是创造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社会资本,一个社会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其信任程度成正比。而除了社会经济体制和法制规范等秩序化因素之外,社会伦理和公民个体美德乃是构成和提升社会成员信任度的重要资源。这就意味着,道德伦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社会资本,甚至作为间接的经济资本而发挥巨大效用。
    道德对于经济的资源意义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较为显见的方面包括:道德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工作伦理;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费用;有益于强化企业团队精神;如此等等。这些事实提醒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法制体系尚不完备、社会转型过于急速的国度里实现市场经济,不但要加强社会法制体系和经济技术的建设,也要高度关注社会伦理道德的建设。非如此不足以达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宏伟目标。
    万俊人 发表于:2007-1-22 上午 11:29:17


    评论/回复:
    用户名:
    验  证 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标题:  生成一个支付宝交易,支付宝买卖交易,免费、安全、快速!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