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者文库 >> 郭于华
学者介绍
郭于华,1956年7月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2001年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0-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人员;2000年至今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民间文化与信仰等。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文集文章
当下呼吁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声音日渐其多,世纪之交的“三农”问题提上了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也进入许多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对“沉默的大多数”或“底层社会”的注意无论如何是件好事,然而我们还是要问一句为什么。农民,作为如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的人口主体,在各种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从来是…详细内容>>
食物与进食,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却又再重要不过的事情,无论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如此。而把“吃”作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却多少给人鸡零狗碎、不务正业的感觉,这对于以“灿烂的饮食文化”为荣的国度来说,似乎又不大相称。在西方学术领域,以食物作为对象的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研…详细内容>>
 黑窑之恶 文明之痛 2008/3/4 13:13:03
山西的黑砖窑事件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灼痛了许多人的心。人们的震惊、愤怒、悲哀甚至绝望的心情都不难感同身受。而痛定思痛之时更需思考的是这“阳光下的罪恶”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让奴隶制的悲剧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是什么将人性之恶发掘到极致? 奴工们那一张张乌黑的脸,褴褛的衣衫,血迹斑斑伤痕累累…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回顾世界民俗学和中国民俗学的学术传统,分析1949年后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新传统、新民俗,提出作为一门研究文化的科学,民俗学必须能够面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及其变迁的真问题;同时应改变和更新自己的学术品格,即扩展视野、开放思路,从一种本土学问的局限中脱离出来,融入社会科学世界,从…详细内容>>
一、寻找社会 “社会”对于社会学而言应该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对象,然而一百多年来这个概念却似乎在一种不言而喻中面目不甚分明。直至“公民社会”概念的提出,当社会学家提及“社会”时,其所指才首先落实于“公民社会”。虽然现代社会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详细内容>>
提要:本文从苦难的社会性和社会根源的分析入手,着重探讨普通农民关于自身经历的讲述如何能够成为历史的问题。自称为“受苦人”的农民对“苦难”历史的讲述构成20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口述资料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我们重要的学术资源和独立地进行知识生产的一个领域。“苦难”的社会属…详细内容>>
 和谐社会三论 2009/2/13 22:54:5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该决定将这一概念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而在此前的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已经有所体现。到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正式…详细内容>>
美国著名的政治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在对东南亚农民的反抗实践进行民族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和“隐藏的文本”(hidden transcript)这样两个重要概念,用以解释底层群体生存与反抗的逻辑,为人们提供了理解农民政治的灼见。所谓“弱者的武器”…详细内容>>
早已蹿红网络的“山寨”一词,近日又因倪萍政协委员“要从法律上、行政上、舆论上坚决制止”的提案而再度升温大热。说起“山寨文化”,其实这已经可以算是第三波了: 在2005年发生的“馒头PK无极”事件中,“恶搞”一说登堂入室,迅速成为草根小人物表达自己想法和诉求…详细内容>>
读完章诒和先生的两篇泣血之作《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卧底》,完全能够体会到她最初听闻告密之事的反应——“瞠目结舌,半天回不过神来”;“事情太突然,太意外,太恐怖!”“ 难以置信!我的脑子全乱了”。这样的感受缘于那些告密者也是值得同情的“好人”,而…详细内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纵横天下 备案号:蜀ICP备17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