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者文库 >> 李学勤
学者介绍
李学勤(1933~),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北京市人。1933年 3月28日生。1952年肄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5~1988年任该所副所长。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1985年被选为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 李学勤长期致力于汉以前…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文集文章
 谈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 2007/7/7 6:32:35
谈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先生,听说您近来非常关注清代学术史方面的问题。去年您还曾在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做过这方面的学术演讲。据介绍,您的研究已对清代以来经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构成了挑战。因此今天我想就这方面对您进行采访。 李学勤(以下简称李):我只是应同事之约,在去年5月做过一次演讲…详细内容>>
从考古发现看山西境内文明 2004年11月5日晚,李学勤教授的讲座“从考古发现看山西境内文明”于5教5205教室举行。精心准备的考古文明话题吸引了各个院系的同学前来听讲,甚至北大、语言学院等其他高校的同学也慕名而来,会场气氛非常活跃生动,听者表示获益匪浅。 李学勤教授讲座“从考古发现…详细内容>>
 谈“信古、疑古、释古” 2010/3/16 14:01:39
前年我应邀在一次小型学术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后经友人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第七期上,标题为《走出疑古时代》。最近辽宁大学出版社印行我的小书,书名便移用了这个题目。对于有关问题,我本已没有新的话可说,只是发言中引到冯友兰先生的一个提法,未能详细说明,有些遗憾。正好《原道》创刊,要我就这个问题写些东西,…详细内容>>
最近发表的荆门郭店楚简中有儒家著作《五行》经文,可与长沙马王堆帛书的《五行》相对勘。帛书《五行》有经有传(或称说),其体例和现存于《礼记》中的《大学》非常近似。《大学》文字中有错简、脱简,注家特别是宋人曾加整理研究,指出其经本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从传文明记曾子,又不是引文看,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与《…详细内容>>
 河洛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2006/8/17 17:46:56
河洛文化研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大题目,这个题目的提出可以说是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的一种标志。 很多人不会忘记,二十来年前,我国学术界出现过引人注目的“文化热”。由于“文革”时期文化遭受从来未有的歪曲和践踏,故而在拨乱反正之后,阐述文化和文化史的论作一时风行。文章、…详细内容>>
 《李学勤文集》作者自序 2007/8/15 10:41:34
《李学勤文集》作者自序 李学勤 1952年,我离开读书的清华大学,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1954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就是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荏苒至今,已经过去50多年了。 我这些年来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先秦的历史文化。在大学和考古所…详细内容>>
 揭开夏商周断代之谜 2007/8/15 10:41:56
揭开夏商周断代之谜  一项举世瞩目的文化工程,解开一个千年学术悬案,历史学家李学勤带领200多名专家,寻找夏商周失去的年表。历经五年,面临巨大的压力,从哲学到甲骨文,再到中华文明的源头的追寻,李学勤走过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主持人:大家好,我们总是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是真正有史可查的,却还…详细内容>>
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李学勤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大夏讲坛的演讲  非常高兴到师大来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作交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我将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什么是考古学、考古发现和古代研究;二、最新的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在观点方面的影响;三、考古发现…详细内容>>
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 墟甲骨的发现,迄今已达一百年了。甲骨确切地说是在哪一年发现的,学术界颇有争议〔1〕,今后还可能讨论下去, 但考虑到“村农收落花生,偶于土中检之”, 于是为古董商人所得之说, 其始出或在1898年冬,而由王懿荣鉴定则是1899年。不管怎样,现在开始纪念这件学术史上的大事,是应该…详细内容>>
 先秦研究的十个课题 2007/8/15 10:42:50
先秦研究的十个课题主讲人:清华大学 李学勤 教授主持人:刘晓力 教授时 间:2006年3月6日李学勤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又有一个机会能来到北师大和大家见面,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先秦研究的课题。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内容,我有一篇提纲式的小文章发表在《文史研究》2006年第3期上。我想首先要有一个序言,…详细内容>>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纵横天下 备案号:蜀ICP备17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