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者文库 >> 王庆节
学者介绍
王庆节:南京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美国杜兰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等大学哲学系。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副教授(00-)。研究领域:当代欧陆哲学,海德格尔哲学,解释学,知识论,东西方比较哲学,伦理学等。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文集文章
关 于 知 识 的 本 性 的 讨 论 探 究 的 是 关 于 知 识 本 身 的 知 识, 这 里 涉 及 到 两 个 基 本 问 题。 第 一,什 么 是 知 识? 这 一 问 题 在 现 代 英 美 哲 学 的 讨 论 中 往 往 具 体 化 为 另 一 个 问 题 ,即 哪 些 条 件 应 当 被 视 为 是 使 知 识 得 以 成 为 知 识 的 基 本 条 件? 第 二,我 们…详细内容>>
無論在古典西方的基督教倫理學還是在傳統東方的儒家倫理學中,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一直被視爲規範人們道德行爲的第一準則(2)。在西方,這一準則又被稱爲道德金律。然而,在過去的兩百年間西方主流倫理學的討論中,這一金律似乎逐漸失去了它往日的金輝與尊貴的地位,它屢遭冷落,不再被視爲倫理學的第一律令。例如,在著名…详细内容>>
In this paper, I shall do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emporality in Laozi 老子 and Heidegger. First of all, I shall start from a newly discovered fact that in the book of the Laozi, the word “heng” 恒, a key word in understanding Laozi’s concept of temporality of …详细内容>>
Both in the Anglo-European West and in the East Asia, moral philosophy starts from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true nature of self.1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self or different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such as "what am I?" and "how do I become myself?" often lead to the differen…详细内容>>
當代世界著名天主教神學家孔漢思(Hans Kuhn)教授近年來大力倡導的全球倫理有兩個基本原則,即第一,每一個人都必須得到人道的待遇;第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照孔漢思的話說,這兩條基本原則,體現了“所有人類偉大的倫理與宗教傳統的共性”。我們也許會對這兩條原則是否代表了“所有”人類偉大的…详细内容>>
 解释的真与真的解释 2008/8/14 0:11:08
解释的真与真的解释——从利科尔的文本与解释理论谈起 一 引子:庄子的故事和解释学的问题 《庄子.天道篇》中有一个桓公与轮扁的故事。故事说,有一天桓公在堂上读书,工匠轮扁在堂下斫车轮。轮扁看见桓公读得津津有味,十分投入,就放下锥凿走上前来,问桓公读得是什么书,为何如此入迷?桓公答曰,读得是圣人…详细内容>>
王庆节教授在四川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座谈纪要   时间:2002年6月11日 19;30——22:00 地点:四川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研究中心 与会人员:王庆节、余平、扬秀杰、黄玉顺、高小强、成先聪、丁元军、冉桂琼、吴兴民 黄:你昨晚演讲的东西对于我们几个搞中哲的来说很有亲切感。 丁:你的两次演讲,首先来讲,定位很…详细内容>>
“四方域”(das Geviert) 出于德文数字词 “vier” (四),在德文中指的是“正方形”,“四方形”或者“四方形的场地”。这是一个日常用语,尽管有较强的空间含义,但一般不用作哲学概念。可是,我们知道,这个词在海德格尔晚年的关于存在的运思中成了一个关键性的语词。…详细内容>>
四.会死者、他者和“诗一般地栖居” 海德格尔关于“四方域”的说法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于:他将“四方域”中指人的一方称为“die Sterblichen”,我将之译为“会死者”。 [35] 海德格尔关于“会死者”在演讲“物”中以及在一年后的另一场演讲…详细内容>>
六.“有生于无”和“有无相生”的形上学老子自然物论的“物”的四层含义可以总称为“道之为物”。它既是一“万物 ... 自化”(37章)的过程,也是一“万物...自宾”(32章),“万物...自定”(37章)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老子以及后世道家那里,…详细内容>>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纵横天下 备案号:蜀ICP备17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