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者文库 >> 吴元梁
学者介绍
男,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导师。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哲学 影评 符号学 分析哲学
管理 经济危机 贫富差距
传播 新闻 和谐社会
历史 胡塞尔  人口比例
郎咸平 华民 林毅夫 价值观 
司法公正 国学 正义 人文 
存在主义 现象学 海德格尔
吴元梁
论经济伦理
来源: 作者:吴元梁 点击:127次 时间:2009/4/8 16:36:59

  进一步重视经济伦理研究和加强经济伦理建设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学的需要。那么,什么是经济伦理,它存在的基本依据、它研究的主要问题、它追求的主要价值原则、它实现的机制,就是我们在开展经济伦理研究和进行经济伦理建设时必须阐明的问题。

                    一、经济伦理的产生

    经济伦理指的是直接调节和规范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系列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内在于人们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规范。经济伦理中的“经济”两字表明了它和一般伦理道德的区别,“伦理”两字表明了它和一般伦理道德的联系。   
    经济伦理是人类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类劳动最初是在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群体中进行的,氏族、家庭、家族就是按照血缘关系来组织生产、分配、消费的最初单位,是一种为自身消费而进行生产劳动的自然经济,奴隶经济、封建经济仍然是一种自然经济,不过是建立在对奴隶、农民的剥削的基础上而已。在自然经济中,生产关系并没有从血缘关系、家庭关系中分离出来,因而也不存在独立的经济伦理规范。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和发展,劳动的社会性质获得了新的存在形式,即不是为了自身直接消费而是为了商品交换而进行的生产劳动,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血缘关系、家庭关系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于是出现了对这种关系加以规范的必要性,因此经济伦理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承担着调节和处理商品经济各种内在矛盾的使命和功能。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上,商品经济及其伦理观念只处于附属的地位,一直受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排斥和压制,只是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商品经济及其伦理观念才不断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而不断发展和扩大。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扫清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障碍,商品经济才成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按照马克思的看法,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于是反映商品经济的经济伦理道德观念也得到了大发展、大普及。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伦理是伦理学说的主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这样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伦理学在实质上是一种经济伦理学说。不同阶级、流派的思想家可能持有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但重视经济伦理问题的讨论则是共同的特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在从伦理道德角度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主要内容也是经济伦理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不仅从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规律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从伦理的角度论证了这种取代的历史合理性。经济伦理思想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无需伦理道德的参与,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排斥道德或反道德的。这种观点认为,市场主体是经济人,他们进入市场的唯一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完全是经济关系、金钱关系,市场机制调节主体经济行为的手段是纯粹的经济手段,是人们经济利益上的损益机制。价格所以会变化,价格变动所以会调节供求关系,竞争所以会导致优胜劣汰,资源所以会在市场上流动,都是因为经济利益这一杠杆在起作用。亚当·斯密认为,虽然人们在市场上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却指引着他们去促进社会的利益。新古典学派认为,人们在市场上追逐自己的利益,经过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和自由流动,会造成在一些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任何人处境变坏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会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使经济发展获得最优的效率。在这种观点看来,如果一定要讲什么道德的话,那么主体在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一种最根本的道德。这种观点虽然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但其片面性、局限性却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在本世纪30年代以来,它不断受到那些主张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国家干预的经济学家们的批评。
     实际上,人们的经济活动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抽象地进行的。在社会结构中,经济虽然起着基础的决定作用,但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也对经济起着重要的影响。人不仅处在经济关系之中,也处在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关系之中。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活动的人不仅具有经济人的品格也具有社会人、文化人的品格,他们既是经济主体也是伦理道德主体,他们既具有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追求也有获得社会或他人尊重的伦理追求,见利忘义的人是存在的,但毕竟是少数。市场交换过程中,人们在发生经济关系的同时也发生着伦理关系,人们除了享受或承担经济上的权利和责任的同时也享受或承担着伦理上的权利和责任。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虽然凭着经济利益的杠杆,但毕竟也为人们的行为选择留下了伦理因素作用的空间。市场不是人们的机械集合,而是由相互关系联结的有机整体,在市场上活动的人们除了自身的特殊利益之外,也形成着某种共同的利益和要求,一种合理、有序、文明的市场交换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市场的外在要求,也是绝大多数在市场上活动的人们的内在要求。这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会推动市场经济从一种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为一种规范经济、法制经济、伦理经济。当然这种发展过程既得力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客观推动也得力于人们对这种发展要求的理性认识,得力于人们为规范市场而制订各种规则、规范、法律的自觉努力。这就是经济伦理必然伴随市场经济而存在,必然伴随市场经济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
     
                二、经济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经济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可粗略地归纳如下:
    1.经济伦理研究的学科定位问题
    经济伦理研究无疑是一种应用伦理研究,属于伦理学研究范畴。但如果认为这种“应用”就是把一般的伦理学原理在经济领域中简单推广的话,就会忽视经济领域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就会把经济伦理研究变成一般的伦理研究。我们要重视经济领域和其它社会领域之间存在的共性,因为正是这种共性的存在使我们有理由认为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伦理问题;我们又要重视经济领域和其它社会领域之间的差别性,因为这种差别性的存在使我们可以谈论经济的伦理问题,把经济伦理研究和其它伦理道德研究区别开来。
    经济伦理研究也可以看作经济学研究的延伸和扩大、具体化。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 学家认识到要真正解决现实存在的经济问题不仅要靠经济学,还要依靠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目前已经出现的经济社会学、经济文化学、经济法学、经济生态学都可以看作经济学研究的深化和扩大,经济伦理研究也属这种情况。相对于经济学来说,经济伦理能否存在,取决于人们对经济活动过程是否同时也是一种伦理活动过程的回答。人们正是在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基础上才认为有必要在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同时开展经济伦理研究,并把经济伦理研究看作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时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因此,经济伦理研究处在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的交叉和边缘地带,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相互渗透和结合的产物,在学科分类上它既可以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也可以作为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它对于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相对独立程度则取决于它自身的发展程度,当它发展成熟的时候就成为处于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的一种交叉性质的新学科。关于经济伦理研究相对独立存在必要性的论证总是涉及到对人和社会的观点,涉及到关于经济和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相互关系的观点,涉及到社会历史观。因此在这种理论论证的层面上,经济伦理研究又具有明显的哲学特征,是哲学理论的某种应用,又属于哲学的分支学科。经济伦理实际上又是一种经济哲学。
    2.传统伦理道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问题
    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传统伦理道德的文化背景下进入经济领域的,总是带有各种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去从事经济活动的,总是用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去评价经济活动,甚至提出经济活动的伦理道德基础问题。虽然人们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变革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形成新的伦理道德观念,但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存在着人们现实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关系问题。
    当代经济出现了全球化、世界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在经济上已处在一种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和交往之中,企业家到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活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跨国公司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更无时不刻地面临不同地区、国家、民族所存在的不同伦理道德的文化传统。因此,传统的伦理道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已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也明显地遇到了如何对待传统的伦理道德的问题。我们遇到的传统既包括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伦理道德传统。这两种伦理道德传统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冲突是明显的。但是冲突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类冲突是由于传统中的陈腐观念造成的,解决这类冲突的办法是破除和抛弃那些陈腐的观念;另一类冲突则是传统中积淀起来的反映社会整体性、有机性的价值观念同市场经济的弊端、消极方面之间的冲突。不能搬用解决前一类冲突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类的冲突,否则就意味着抛弃传统中优秀的、美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意味着容忍和助长市场经济的弊端和消极方面。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理论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造成的文化矛盾使西方社会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之中,他们甚至希望利用东方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传统去解决他们社会所面临的文化危机、伦理危机。因此,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更要采取严肃谨慎的态度,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对传统采取历史的、辩证的考察和分析,抛弃那些确实必须抛弃的方面,保留和发扬那些在我国社会现在及未来发展中仍有积极作用的方面。
    3.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相互关系问题
    所谓有经济价值就是人们的经济活动、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意义,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还是不利于物质财富的增加,有利于还是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凡有利的就具有正的经济价值,凡不利的就具有负的经济价值。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发展生产力采取的一切措施、对经济体制所进行的各种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发展经济,增加经济价值,因此经济价值是人们评价经济活动、经济措施、经济体制及其改革的最重要的标准和尺度。
    所谓伦理价值就是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建立的经济关系、经济体制对人的伦理道德、对人们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对社会的伦理道德风尚所具有的意义、影响和作用。这里同样存在着有利的、正面的、积极的和不利的、负面的、消极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影响和作用。即具有正的和负的两种不同的伦理价值。伦理价值说到底就是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价值。伦理价值也成为我们评价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制度的一种重要的标准和尺度。伦理评价构成了对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制度研究的重要方面。 
    当人们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制度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两者的正负号一致的时候,经济评价和伦理评价是一致的;当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两者的正负号不一致的时候,经济评价和伦理评价就会出现不一致甚至对立的情况。自从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阶级对立中实现的,社会少数人的发展常常是建立在大多数人不发展或少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的经常发展对社会各阶级也具有不  同的意义和价值,因而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是经常发生的。一般地说,当一种经济制度既丧失了经济价值又丧失了伦理价值的时候,也就到了被新的经济制度取代的历史时刻。
    4.市场经济伦理的主要原则和规范
    经济伦理不仅需要哲学层次上的思考,还需要实践层次上的原则和规范。研究市场经济伦理的原则和规范是经济伦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驱动型的经济,因此主体对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是这种体制所鼓励和肯定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因此主体的竞争态度也是这种体制所赞同和支持的。主体在市场上通过竞争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仅是一种经济原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种伦理原则。市场经济的问题在于主体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导致社会福利的增加,主体采取的竞争手段也并不是在伦理道德上都是值得称道的。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就提出了合理性、正当性原则,即要求主体在不损害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利益的前提下,去合理地追求自身的利益,要求在竞争中采取合理的、正当的竞争手段,否则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市场经济是一种承认产权原则的经济,等价交换就是对产权原则的承认。与不承认产权的掠夺无偿占有相比,等价交换是一种伦理道德上的进步,因此等价交换原则也是一种伦理原则。由于价值规律在实现过程中要受供求关系、竞争关系的影响,由于每次具体交换的价值是在交换双方认同、默契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为某些人利用市场上的某种优势获得暴利提供了可能,为了抑制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就提出了价格要公平、公道的原则。为了保证交换的公平合理,主体之间的交换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他们之间的竞争必须是平等的、公正的,因此自由、平等、公正就成为市场经济确认的伦理原则。
    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经济,它的机制推动主体通过严格的管理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耗损和浪费。在市场经济中,人也被称为一种资源,在对资源的严格管理和使用中也包括了对人力资源的严格管理和最大限度的使用。市场经济在否定前市场经济过程中宣布了人权原则,但市场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却也不断地发生对人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的践踏,为了克服这方面的问题,人权、人道原则又成了规范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
    马克思曾经把商品交换领域称为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认为在这个乐园中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资本论》第一卷第199页)。这是对市场经济伦理原则的精辟概括。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长期存在一种误解,似乎人权、自由、平等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专利。其实恩格斯早就明确地指出过,科学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9页)。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只是在社会地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彻底实现这些原则,使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当然,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出于把人民群众组织成具有战斗力的革命队伍和具有生产力的建设大军的需要,提出了以集体为本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并把它同利已主义、个人主义对立起来,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现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把市场经济伦理原则同社会主义伦理原则结合起来,即把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原则同以社会、集体为本位的价值原则恰当地结合起来。
    上面所论述的只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最主要的一些伦理原则和规范,经济伦理研究的任务在于从实际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出发将这些原则具体化,制订更为具体、更为细密的规范和规则。
    5.经济伦理规范的实现机制问题
    伦理道德规范实现的基本立足点是人们的“自律”,即人们自觉地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认同的伦理道德标准。人们用是非善恶等规范对行为赞扬或谴责会形成一种社会的舆论氛围并对社会成员形成一定的社会压力,如果还有某种社会机构依据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话,那就形成了“他律”,但在伦理道德范围内,这种“他律”还是通过教化即通过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来起作用的。
    经济伦理道德规范也是通过人们的自觉,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说服教育来实现的。然而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式形成经济伦理道德规范,又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式形成社会舆论并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加以监督,应该根据经济活动的不同场合以不同的回答,采取不同的形式。
    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意识是伦理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当这种前提在一部分人中间丧失的时候,当社会范围内出现伦理道德规范混乱或失范时候,伦理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就可能部分地或完全地丧失。因此我们在肯定伦理道德规范自律作用的同时又要反对伦理道德规范自律作用万能的观点。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按照一定的伦理原则制订各种经济法律,用合法和非法的界限去强制地、他律地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秩序。现代市场经济已成为法治经济,国家依据法律保护合法的经济活动,取缔违法的经济活动。经济法律和经济伦理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人们经济行为的过程中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经济伦理为经济法律提供了伦理依据,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创造精神条件,又在经济法律不起作用的场合发挥作用;经济法律的制订和执行又为经济伦理的作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法律和经济伦理的相互关系,也是经济伦理实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济伦理的基本方面

    经济伦理在内容上可按不同要求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如果我们把经济过程划分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进行研究的话,则可以有生产伦理、交换伦理、分配伦理、消费伦理;如果我们把经济系统划分为微观、中观、宏观的话,则可以有微观经济伦理、中观经济伦理、宏观经济伦理;如果我们按市场体制组成要素划分的话,则可以有经济主体伦理、市场伦理、制度伦理、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伦理,经济主体伦理中则又可分为企业伦理、消费者伦理、政府行为伦理。这些不同的划分不具有绝对的意义,是可以彼此转换的。下面我们按照最后一种划分对经济伦理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
    1.经济主体伦理主要研究经济主体行为的伦理规范问题
    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有企业、消费者、政府,其中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要主体,因此,研究经济主体伦理的重点是企业伦理。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中,经济伦理就是在研究企业伦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概念上经济伦理指的就是企业伦理,只是随着研究的发展,经济伦理和企业伦理在概念上才得到了区分。
    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它的经济功能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市场提供有效供给。企业在实现经济功能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企业成为能够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有机整体;企业也必须正确处理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企业能够同外部环境进行人、财、物、信息的交换。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的时候,既需要经济原则也需要伦理原则,这就提出了企业伦理问题。企业在内部经营管理生产过程的时候,面临如何处理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问题,这种责权利关系既是一种技术关系、经济关系,又是一种伦理关系,因此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时候就面临着如何使这种关系的处理符合社会认同的伦理道德标准的问题,如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为企业全体成员所认同的而又不与社会伦理道德相悖的伦理规范和精神风貌的问题。经验表明,物质利益原则虽然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原则,但精神文化、伦理道德也是影响人们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必须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但这种管理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必须是一种文明的、道德的管理。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工人阶级既是企业的主人又是企业的管理对象,处理好这种关系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伦理中的新课题。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也很复杂。社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支付着一定的社会成本,企业也享有着社会其它成员享有的社会权利,于是社会也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享受社会权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就遇了伦理界限问题,即企业“应该”享受什么样的社会权利,“应该”尽什么社会责任,应该根据一种什么伦理标准接受或拒绝来自社会的各种要求,等等。企业伦理规范着企业的行为,塑造着企业的伦理形象,表面上使企业不能随心所欲地行动,但归根到底是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
    消费者作为经济主体,在市场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形式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支出买到尽可能多和好的商品。按照公平交易的规则,消费者在市场上享有各种权利,也承担着各种伦理责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市场有直接的影响,消费者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会兴旺发达;消费者市场需求下降,市场就会萎缩;消费者的消费热点集中会导致热点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在市场上抢购、囤积、挤兑会导致市场上供求结构变形,消费者持币拒购会造成市场疲软商品滞销。因此,消费者也应讲究消费上的伦理道德,如不应该有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的消费需求,不应该从事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的购买活动,等等。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承担着众多的社会组织管理职能,要组织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的活动,因此政府自身对商品和劳务有着巨大的各种需求,当它像其它市场主体一样出入市场从事买卖活动时,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市场主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问题不在于政府应不应该经商,而在于为什么经商,经什么商,怎样经商的问题。政府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应该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政府的任何职能部门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进入市场的;政府参与卖买活动的领域是市场和社会需要政府参与的领域;政府在市场上的卖买活动也必须具有合理的目的和合理的效果。这就是说,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的时候,同样要按照一定的经济伦理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的官倒、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等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用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约束政府及其官员市场行为的重要性。
    2.市场伦理
    市场是联结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的中间环节,是商品经过“惊险的跳跃”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是各种经济主体云集的地点,是供求关系、卖买关系、竞争关系的汇合,因此市场的状况直接反映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完备的程度。自由放任的市场可以是奸商、骗子、冒验家的乐园,可以充斥着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虚假信息、欺骗广告、欺行霸市、强卖强买、哄抬抢购、侵权盗版乃至出卖良心人格贞操等有违人类基本道德规范的种种恶行,对市场的规范、整顿既是社会秩序、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要求。伦理道德在规范市场秩序中起着重要作用,市场伦理规范应该贯彻到市场交换的各个环节,深入到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市场之中,如应该研究进出市场的伦理规范,供求关系、卖买关系、竞争关系的伦理规范,契约关系的伦理规范,促销手段、售后服务的伦理规范,等等。应该通过一系列的伦理规范使市场交换实现合理、公  正、平等、自由、尊重人权的基本伦理原则和目标,使市场交换过程成为有序、规范、 文明的过程。
    3.制度伦理
    经济制度既具有“经济”的本质,又具有“伦理”的属性。经济制度在确认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同时确认了由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及由这种社会利益结构形成的社会成员的分层结构,因而它在规定人们经济地位的同时规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并要求人们按照社会地位来处理、对待相互关系,这就导致了一定伦理原则的产生。因此,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蕴含着一定的伦理价值、伦理原则、伦理目标、伦理特征;反过来,人们在建构经济制度的时候,虽然主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及由这种要求所形成的生产经济关系,但也参照着社会所认同的伦理道德观念、伦理道德标准,使制度具有伦理上的依据和基础、具有伦理上的合理性、正当性。经济制度的这种双重性质使它具有双重的规范功能,在规范人们经济行为的同时也规范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行为,因此制度的完善与否不仅影响着经济也影响着伦理。在制度转型时期,由于旧制度失效和新制度的不完善,就会造成人们经济活动的无序、失范、混乱。制度伦理研究就是要阐明制度和伦理的相互关系,揭示制度的伦理基础、伦理目标、伦理功能,从伦理的角度评价制度及制度的变革,从伦理角度去推动制度的完善。对不同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进行伦理比较研究,是西方经济哲学、经济伦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间的伦理比较,对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伦理比较,等等,这种制度伦理的比较研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伦理
    同制度相比,政策具有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性质,有较大的变动性和时效性。毫无疑问,政府的宏观调控具有显著的经济特征,贯彻在财政政策、价格政策、工资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中的主要原则是经济的、物质的利益原则,政府的调控必然影响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也必然对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地位产生影响,这就必然对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社会矛盾、社会稳定产生直接间接的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就使得政府的宏观控制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于是政府在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时,不能不考虑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因素,不能不考虑调控政策的社会基础、伦理基础问题,不能不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等一系列的相互关系问题。此外,政府作为市场“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和评判者,如同任何体育游戏、体育竞赛中的裁判一样,也必须遵守诸如严格执法、执法公正公开,不直接参赛等一系列的伦理原则。这就是说,政府在利用伦理道德去规范各种经济主体行为的时候,同样必须利用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宏观调控行为和宏观调控政策。
     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不断地向我们提出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经济伦理研究有着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和发展前景。我们应该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实际、面向实际开展经济伦理研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学而努力。

(原刊载于《邓小平理论研究》1996年第2期)

共[1]页

没有数据!
姓名:
E-mail:

内容:
输入图中字符: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纵横天下 备案号:蜀ICP备17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