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思想文丛》
学术动态
著作推荐
访谈录
   

 
首 页 研究所简介 学术新闻 奖项资助 投票箱 学者文库 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著作推荐
 
  刘莘:彼德·辛格的《实践伦理学》
 

刘莘

你曾经只是一个受精卵,而那个受精卵并不是你。如果幸运,那个受精卵将不断分裂,变成胚胎、变成胎儿、变成婴儿、变成人类物种的成员,但仍然不是你。你将要变成一具躯体,一具不再是你的躯体。如果不幸,那个躯体尝存,而你的灵魂已灭。这并非是关于你如何是的事实,而是关于你如何不是的事实。你的如何不是,奠基着你的如何是:存在的坚不可摧的基础是虚无。

但你是虚无着的并不虚无的奇迹。你是实实在在的苦乐感受者,就像鱼也是苦乐感受者,但你不是鱼,而鱼没有“你”。你不因是人类物种的成员而为你。你因你的“位格”而为你。你忍不住想问:位格如何可能?辛格没有触及这个问题,或许是因为,从功利主义的视野看,“位格如何可能?”的问题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但这位当代功利主义的干将却在致力于回答“位格应该如何?”的同时,展现着功利主义对“位格可能如何?”的召唤和期盼。

我们是位格,我们在“你—我—他”的位格结构中成其为位格。但作为结构的位格,只是宇宙间无数有情众生中的一种。于是,“位格应该如何?”就包含两个内在关联的大问题:位格彼此间应该如何相待?位格应该如何对待非位格的生命(包括非位格的人类物种成员)?《实践伦理学》试图对蕴涵在这两个问题及其内在关联中的诸多敏感问题,作出一以贯之且言之成理的回答。

为此,辛格阐释了功利主义的伦理观,认为这是实践理性的内在要求,是能够推及不拥有实践理性的有情众生的理性伦理观。按照这种伦理观,应然平等并非位格与位格的平等,而是利益与利益的平等:位格与非位格生命的利益,都要用可普遍化的“利益的平等考虑”原则予以衡量和规范。基于此,《实践伦理学》探讨了作为位格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及其意义,探讨了如何对待可能的位格动物与非位格动物的伦理问题,探讨了如何对待作为位格或作为非位格的人类物种成员的生与死的问题。辛格也用同一种伦理观透视了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的关系问题,以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环境和其它生命的关系问题。

作为信奉进化论而又不预设任何神学的功利主义者,辛格还回答了:为了实践这样一种功利主义的道德观,应该如何面对可能与其道德原则相冲突的法律?更进一步,面对非道德主义者的“为什么应该有道德?”的诘难,辛格通过追溯“生命有意义吗?”的终极问题,对此予以了有趣的肯定性答复。

辛格的大无畏尝试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众多追随者,也遭到了方方面面的批判、谴责甚至攻击。毕竟,辛格在自己的正面立论中,也已经包含了对宗教道德观和康德主义道德观的激烈批评。然而,作为无神论者的辛格,却持守他所阐释的功利主义道德观,并表现出一种宗教般的虔诚。但他的信念却源于理性的见证。因此,面对任何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或超理性主义的挑战或漠视,辛格与他批判的康德主义者结成了天然的联盟——他们都相信:只有凭借理性并戴上“理性的魔戒”,方能为理性除魅。

(《实践伦理学》,彼德•辛格著,刘莘译,东方出版社,北京,2005年9月)

 

作 者:  admin 发 布 时 间:  2006-8-2 点 击 数: 40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05925号 Powered By:WEBUN Ver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