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投票箱 >> 哲学
投票箱
终身成就奖
终身成就奖-刘小枫

                               

[刘小枫简介]


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
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
获神学博士学位。
   
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十字架”上的刘小枫

□蒋泥

  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82年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士,
1984年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3年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曾任深
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
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香港道风基督教中心特邀研
究员。主要著作:《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
的真》、《这一代人的怕与爱》、《身成位格》等。编著为:《中国
文化的特质》、《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道”与“言”》等。


  人们常对刘小枫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美学、心理学、哲学转
向神学颇难理解,我私自认为刘先生是自觉地把自己“钉”进“十字
架”的一个亮点,其中组成“十字架”之一横的是中国文化,那一竖
则是西方文化。

  他清楚哲学的基本命题只是执着于探寻生命的意义,追问人之为
人的价值根基。有命无魂、不知意义究属何物的人又岂能创造一个有
意义的世界来呢?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正是这一点,所以它
无法让知识分子安魂。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道德的自我完善,将这
个有德的身体报效给国家;国家即朝廷,朝廷即君王,所以儒生们有
无价值最终需由君王来裁定,倘若君王疏远则价值无所寄托。屈原是
一个典型。因而儒家的价值是不可靠不真实的。道家的办法是逃出
“朝廷”,像陶渊明一样不为君王卖身,保持率真和人格的完足。可
它逃出了朝廷却逃不出苛捐杂税的大环境,何况这一环境中还有地主
恶霸、生老病死、战火瘟疫。释家比道家更清虚、冷寂,它认为除去
情性欲望是人生的唯一要义。所以道、释在价值问题上全是不可落实
的。明于此理小枫远渡重洋往西土取经去了。可是从“经”上他又了
解到以往内地学界对西方文化多半一知半解。“一知”是指它只注意
到希腊理性即雅典精神;“半解”则指我们对西方文化的另一半犹太
宗教即耶路撒冷精神不知其实。由此产生了许多误解、曲解。

  关于希腊理性,从柏拉图的“绝对理式”到笛卡尔、康德、黑格
尔等的历史理性主义,半脸蜕变为怪脸:“必然”=“应当”,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每一个脆弱的生命都可以被堂而皇之地踩
碎,而无需向历史讨问正义、自由、真爱等等。这种主义当前至少有
过两大版本:古代中国儒家的君为臣纲;世界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造神
运动。它们使认识论走向死胡同,又让价值论形同虚无;救世者只有
“上帝”,“上帝”不能死——刘小枫转向了西方文化更为本质的一
面,即作为价值论的犹太宗教。

  首先他引用巴特的神学理论来消解理性主义,即“上帝”面前的
个人、政党、集团、组织都是平等的,它们同为“罪人”!其次他对
基督神学中的若干关键词作了现代诠释,像原罪、上帝、受难、复活、
十字架等。经此诠释,神学的传统面貌焕然一新,它成为一套浑厚博
大的价值论体系。比如原罪是指人本性中不能避免的一些根本缺陷——
片面、放任、自私等本性。为了求得人性的完足,人需要和这些原罪
抗争。“上帝”则是一种人为的最高设定,设定它的唯一目的是为了
提高做人的要求,它是歌德的“永恒女性”,在人的生存中充当引领
人向上的角色。通过它人能成为一个严肃追问、寻觅生存意义的价值
生灵,成为超越时空的、动态的精神性存在。生存艰难,生命从本体
上来看就是受难,在生与死的两极人要仰受“上帝”圣恩即信仰的滋
润,充满圣爱——在无奈的人性中活出灵的精彩。因而生命的“十字
架”由圣爱、受难这两根柱子交叠而成。前者是一种理想状态,是灵
之为灵的根本;后者却是一种现实境况,为肉身无法甩开、无能挣脱!
面对这个“十字架”道路,人得担当苦难,经由受难懂得圣爱,如此
我们不仅有命更兼有魂——生命被升华、优化,也就活出了价值与圣
洁。

  刘小枫选择了这条路,把肉身、灵魂永远钉入“十字架”,前途
布满荆棘和流沙。祝愿他走好!

                                点击查看刘小枫的著作

共[1]页

姓名:
 E-mail:
                                  更多评论内容
内容:
如果你同意该学者获得终身成就奖,请给予推荐评论(100字以上),并点击投票。
如您有不同见解,请转至论坛集中发言,我们将认真对待您的意见。
输入图中字符: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网联天下